清明節吃青團起源于什么朝代
清明節與寒食節有關,源于周代的禁火舊制。在此期間不能生火,只能提前準備好冷食,青團就是其中一種實用的食物,易于保存不會短時間內壞掉。它的外觀大部分是圓形的,象征一家團圓,也代表著希望和生命,古時候是一種辭舊迎新的過渡儀式,用它祭祀完祖先,意味著告別過去,過上全新的日子。
這是一種節日的特有食物,既可以和家人一起吃,也適合用來祭祖,是很受歡迎的供品,在南方地區比較流行。家家戶戶通常會在節日的前幾天就開始制作,以糯米為原料,有圓圓形狀的,也有餃子形狀的,咸甜口味兼備,甜的以豆沙餡為主,咸的可以用炒熟的青菜做內陷,講究的人們還會用模具壓花,成品后很美觀,再用艾葉包裹起來,味道特別香。
1、清明節吃青團的寓意紀念先人、團圓的意思。
2、清明節吃青團在南方比較常見,而吃青團就像它的名字一般,寓意著團圓,也是為了紀念先人,表示對其的思念之情。
3、另外,青團是一種營養價值比較豐富的糕點,含有維生素、膳食纖維、淀粉等營養成分,適量食用,能夠補充人體營養,提高免疫力。
1、忌買鞋
鞋與邪同音,所以在清明節這種陰氣重的祭祀節日期間,是不宜買鞋的,若真有需要也要錯開時間購買。如果有些朋友不慎在清明期間買鞋了,需用紅紙把鞋子包好,放在門口一晚,然后清早將紅紙燒掉即可。
2、掃墓前忌進食
掃墓當日一般都是一早過去,不宜進食,如果距離較遠身體扛不住,也只能吃點素食,以表示對先人的尊敬。
3、忌在墓地拍照
清明節掃墓大多都是為了祭祀祖宗,是需要抱有敬意的。舉頭三尺有神明,大家掃墓的時候千萬不可在墓地合影,甚至隨意拍照,否則會招引來不好的東西。很有可能會導致自身的陰陽失衡,損害個人的運勢,嚴重的話還會失去先祖的庇護。
4、掃墓時忌嬉鬧怒罵
清明掃墓一般都是一家人一起去,帶著孩子也實屬正常。但掃墓畢竟是一件嚴肅的事情,是萬萬不可嬉鬧的。不論是掃墓中還是掃墓后,都要注意不要讓孩子打鬧嬉笑,要知道墳地畢竟是陰靈沉睡之所,嬉笑怒罵會滋擾陰靈,是大不敬的行為,可能會招致報復。
5、忌對先人品頭論足
清明掃墓的時候,不論是路過他人墳墓還是先祖的墳墓,都應給予尊重,并謹慎腳下。切勿隨便踩踏他人墓地或墓地里的花草,或對自己或者他人的墳墓主人(先祖)品頭論足,否則會被視之為褻瀆,遇到不好的東西,惹一身麻煩回家。
1、一侯桐始華
桐,是指白桐花。意為清明來到,白桐花開,清芬怡人。
春來萬物復蘇,到清明時節,陽氣更盛,各種各樣的花競相開放?;蛟S,在古人心中,白桐花開的日子稍微遲一些,恰好又在清明之時,所以才以此作為清明節到來的標志。
2、二候田鼠化為鵪
鵪,是指鵪鶉類的小鳥。田鼠因烈陽之氣漸盛而躲回洞穴,喜愛陽氣的鳥兒則開始出來活動了。田鼠為至陰之物,鳥為至陽之物。此語意指陰氣潛藏而陽氣漸盛??梢?,春日里的草長鶯飛之景象,是順應了大自然的變化。
3、三候虹始見
虹就是天上的彩虹,說明清明時節多雨,故而彩虹出現。
據說,清明節的由來與春秋時期的介子推有關,相傳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在流亡途中饑渴難耐,隨臣介子推行至僻靜處,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熬湯于公子食用,助公子重耳度過了一劫。
十九年后,公子重耳即位,重賞了與伴他流亡的一眾功臣,卻唯獨遺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而介子推卻打點好行裝,決意隱居綿山之中。
晉文公重耳聞之,親自帶人去深山中請介子推,然山高路險,遍尋未著。此時,有人獻計火燒綿山,逼介子推出山,然大火燒燼,卻始終未見介子推的影子。
待山火熄滅后,人們在一棵老柳樹下發現了介子推的尸體,晉文公見狀慟哭不已。在裝殮介子推時,從樹洞中發現—紙血書,上書“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此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卻驚奇地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于是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并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