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網 > 節日知識 >

          龍抬頭的意義和寓意

          | 梓炫

          龍抬頭的意義

          臧月(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抬頭是每年,農歷二月初二,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的一個傳統節日。慶?!褒堫^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二月二,傳說是堯王的誕辰。

          在南方,如客家地區等,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同時,北方地區在節日期間也有吃豬頭肉、理發(剪“龍頭”)的習俗。

          龍抬頭的寓意

          傳說在上古時代,伏羲“重農桑,務耕田”,每到二月初二這天,伏羲就會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后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時期,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于每年農歷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這便是龍抬頭的由來。

          還有一種說法是,武則天稱帝惹怒了玉皇大帝,懲罰三年不下雨,大地干旱,民不聊生,掌管天河的玉龍于心不忍,偷偷降雨,結果被玉皇大帝懲罰壓在了大山下,玉皇大帝下令,“除非金豆開花,否則玉龍永世不得翻身”,老百姓得到消息后非常著急,想要解救玉龍。有一天,有一位農民曬豆子,覺得黃豆看上去跟金豆子一樣,于是心生一計,趕緊拿著黃豆在鍋里炒,沒幾下黃豆就爆開了花。于是,大家紛紛效仿,就把炒熟的豆子供起來,代表金豆開花,玉帝一看,也只能信守承諾,放了玉龍。而這天剛好是二月初二,玉龍騰空頻頻點頭,以答謝老百姓的救命之恩,從此以后,風調雨順。

          龍抬頭真正的寓意是根據天象來的,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所以叫做龍抬頭,這天標示著陽氣從地底而出,雨水增多,氣溫回升。古人都將龍抬頭作為一個納祥轉運的大日子,留下來的講究非常多。

          龍頭節名稱的來源

          傳說龍頭節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時代,伏羲“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飯,御駕親耕”。到周武王時,每年二月初二還舉行盛大儀式,號召文武百官都要親耕。

          二月二,龍頭節,相傳在宋朝時為“花朝節”,把這一天指定為百花生日。到元朝時稱為“踏青節”,百姓在這一天出去踏青、郊游。有的人在踏青回家時,沿途采摘些蓬葉(一種地上生長的花葉)拿回自家在門前拜祭。這個習俗是比喻“迎富”之意。

          明清時把這天稱之為“龍抬頭”的日子,因為農歷二月初二正值“驚蟄”節氣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動物,一到冬天便進入了不吃不喝不動的冬眠狀態,這便是“入蟄”了。等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氣漸暖,一些昆蟲動物好似被春天的陽光和春雷從睡夢中驚醒了一般,因此這節令名為“驚蟄”。百姓傳說中的大龍實際是沒有的,那種龍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礎上,我們祖先想象加工出來的。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們期望龍出鎮住一切有害的毒蟲,期望著豐收。這就是“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

          在北京民間,二月二有很多習俗,俗話說“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無處藏”,老百姓要在這天驅除害蟲,點著蠟燭,照著房梁和墻壁驅除蝎子、蜈蚣等,這些蟲兒一見亮光就掉下來被消滅了。這一天民間飲食還多以龍為名,以取吉利,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牙”,蒸餅也在面上做出龍鱗狀來,稱“龍鱗餅”。這一天婦女忌動針線,為的是免傷龍的眼睛,就連小孩剃頭也叫“剃龍頭”。

          龍抬頭傳統食物

          1、餃子

          餃子有的形似元寶,有的形似耳朵,龍抬頭這天吃餃子稱之為“食龍耳”?!笆娣蝗绲怪贸圆蝗顼溩印?,在“龍抬頭”這天,講究吃“肉菜餃子”,即餡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諧音“有財”,寄語新年財源滾滾之意。

          2、炸油糕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區,人們有在春龍節這天吃油炸糕的習俗,稱之“食龍膽”。油炸糕色澤金黃,被稱作龍膽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黃米,再把黃米磨成面,即成黃米面,由黃米面做成的黃米糕具有“黃、軟、筋、香”四大特點,吃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

          3、春餅

          立春之日講究吃春餅,而過二月二同樣講究吃春餅,立春吃春餅叫做“咬春”,而二月二吃春餅則叫做咬“龍鱗”,是因春餅圓且薄的形狀好似鱗片而得名。二月二吃春餅的習俗源于清代,餅內卷入醬肘子、豬頭肉、樟茶鴨等肉食以及韭菜、蘿卜、豆芽等蔬菜。

          龍抬頭有什么風俗

          1:引錢龍

          在北方大部分地區,有引錢龍的習俗。二月二日這天一大早,人們便從井里河里挑回水來。等水缸滿后,用簸箕盛灶灰從大門外曲曲折折撒進院內,直到水缸,再繞水缸撒一圈。人們對這一活動寄托著兩個愿望:一是引回了“錢龍”,象征著有錢、富貴,這一年生產興旺發達,生意興隆昌盛。二是認為引回了龍,蛇蝎百蟲都不敢出動了。那時候由于醫療條件差,“百蟲”肆虐,疾病流行,人們以軀百蟲而防病,求得一家人身體健康。

          2:剃龍頭

          民間有正月不剃頭的習俗,但每到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無論老少,都要理發,稱為“剃龍頭”。

          民間有正月不理發的說法,從過年時剃的頭,到二月二日大體上是一個多月,頭發又已長長,正是剃頭的時候,人們把剃頭說成是剃龍頭,加上一個“龍”字,以取吉利。據說在這一天剃頭,可以使人健康,像龍一樣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騰飛,將來必能飛黃騰達。

          3:畫倉子

          有句諺語是“二月二,龍抬頭,大囤滿,小囤流?!痹邶堫^節這一天,我國北方的很多地方流行“畫倉子”的習俗。這天一大早,家家戶戶在打谷場或庭院里畫倉子。畫倉子的習俗是為了祈禱新的一年五谷豐登,糧食滿倉。有的地方還用紙剪成雞或貓,用松樹明子煙熏后,貼在墻上,取意雞吃蟲子,貓捉老鼠,以避蟲、鼠破害糧食。

          4:照房梁

          俗語云“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無處藏?!鞭r歷二月二,天氣逐漸轉暖,民間傳統習俗,講究在這天打掃房舍,清潔衛生,驅逐害蟲,故有“二月二,熏蟲兒”的說法。其作法是在二月二這天,點著過年祭祀時剩下的蠟燭,照射房梁和墻壁,以驅逐蝎子、蜈蚣等蟲子。將要復蘇的蟲兒,被蠟光晃照后,會自動掉下來,即可驅滅,以達到消災防病,保證健康之目的。

          10704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安县| 上犹县| 图们市| 上思县| 望谟县| 安泽县| 郓城县| 广东省| 和硕县| 南皮县| 奇台县| 阿拉尔市| 清徐县| 和林格尔县| 丰城市| 鹤山市| 江阴市| 郯城县| 栖霞市| 门头沟区| 两当县| 普安县| 建宁县| 凤山市| 益阳市| 侯马市| 贞丰县| 定襄县| 博爱县| 淳化县| 义乌市| 虹口区| 廉江市| 黄平县| 新和县| 云霄县| 遂川县| 米林县| 泽普县| 平安县| 革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