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網 > 節日知識 >

          雨水是幾月幾日幾分幾秒

          | 躍瀚

          雨水時節,天氣變化不定,是全年寒潮過程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忽冷忽熱,乍暖還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雨水是幾月幾日幾分幾秒,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雨水是幾月幾日幾分幾秒

          雨水是幾月幾日

          2024年雨水時間:2月19日 12:12:58,農歷 2024年正月初十

          雨水的歷史淵源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一歲四時,春夏秋冬各三個月,每月兩個節氣,每個節氣均有其獨特的含義。

          雨水節氣通常預示著降雨開始,雨量漸增。元人吳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在《逸周書》中有雨水節后“鴻雁來”“草木萌動”等物候記述。滋潤萬物生長的水,皆從雨而來。二十四節氣中有多個節氣直接反映降水,可見中國先民對降水的關注。

          雨水節氣的風俗

          1、回娘屋習俗

          雨水節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帶的另一項風俗。民間到了雨水節,出嫁的女兒紛紛帶上禮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婦女,須帶上罐罐肉、椅子等禮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久不懷孕的婦女,則由母親為其縫制一條紅褲子,穿到貼身處,據說,這樣可使其盡快懷孕生子。此項風俗現仍在農村流行。

          2、撞拜寄習俗

          在川西民間,雨水節是一個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節氣。這天不管下雨不下雨都充滿一種雨意蒙蒙的詩情畫意:早晨天剛亮,霧蒙蒙的大路邊就有一些年輕婦女,手牽了幼小的兒子或女兒,在等待第一個從面前經過的行人。而一旦有人經過,也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攔住對方,就把兒子或女兒按捺在地,磕頭拜寄,給對方做干兒子或干女兒。

          這在川西民間稱為“撞拜寄”,即事先沒有預定的目標,撞著誰就是誰。“撞拜寄”的目的,則是為了讓兒女順利、健康的成長。當然“撞拜寄”現在一般只在農村還保留著這一習俗,城里人一般或朋友或同學或同事相互“拜寄”子女。

          3、接壽習俗

          雨水節氣的另一個主要習俗則是女婿,女婿去給岳父岳母送節。送節的禮品則通常是兩把藤椅,上面纏著一丈二尺長的紅帶,這稱為“接壽”,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長命百歲。送節的另外一個典型禮品就是“罐罐肉”:用沙鍋燉了豬腳和雪山大豆,海帶,再用紅紙,紅繩封了罐口,給岳父岳母送去。這是對辛辛苦苦將女兒養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謝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節,岳父岳母還要回贈雨傘,讓女婿出門奔波,能遮風擋雨,也有祝愿女婿人生旅途順利平安的意思。

          4、拉保保習俗

          保保是四川方言,意為為了保佑小孩兒長大,找命好的人做干爹干媽。所以單叫干爹(保爺、保爹)、干媽(保娘,需未婚者),也叫保保。以前人們都有一個為自己兒女求神問卦的習慣,看看自己兒女命相如何,需不需要找個干爹。而找干爹的目的,則是為了讓兒子或女兒順利,健康的成長。(這可能也與以前的醫療條件有關,因為醫療條件不好,好多孩子生病根本無法醫治。所以需要借助干爹的福氣將孩子帶大)于是便有了雨水節拉保保的活動。此舉一年復一年,久而成為一方之俗。

          5、客家人特色習俗

          所謂“占稻色”就是通過爆炒糯谷米花,來占卜是年稻獲的豐歉,即預測稻谷的成色。成色足則意味著高產,成色不足則意味著產量低。而“成色”的好壞,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來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則是年稻獲的收成越好;而爆出來的米花越少,則意味著是年收成不好,米價將貴。

          宋代以前,中國農業甚至整個經濟重心一直在中國北部的黃河流域。宋代開始,隨著中國經濟重心的南移,南部中國的稻作文化逐漸成為中國農業文明的主體。由宋至元再歷經明清,客家近千年地傳承著宋代特色的稻作文化習俗,雨水節爆糯谷花“占稻色”便是其中之一。

          元代婁元禮《田家五行》記載了當時華南稻作地區“占稻色”的習俗:“雨水節,燒干鑊,以糯稻爆之,謂之孛羅花,占稻色。”“孛羅”即“孛婁”,南宋范成大《吳郡志》提到:“爆糯谷于釜中,名孛婁,亦曰米花。”范成大《吳中節物詩》中也有“拈粉團欒意,熬稃腷膊聲”一句,詩人自注云:“炒糯谷以卜,俗名孛羅,北人號糯米花。”

          自宋代開始,吳、越民間便有正月十三日、十四日“卜谷”的習俗,將糯谷放到鍋中爆炒,以谷米爆白多者為吉。

          客家人雨水節“占稻色”與吳越民間正月十四“卜谷”,具有同樣的民俗意義,甚至是同一事物的兩種形態。正月十四正值雨水節前后,時間上差距不是太遠;爆谷所用材料、爆谷方法幾乎沒有什么差別。

          雨水節吃什么風俗食物?

          1、香椿

          香椿是香椿樹在3月初的時候新發的嫩芽,這個時蔬并不是一年四季都有,只有在雨水時節到來的時候才會有。所以在傳統的飲食習俗上面,有3月初吃香椿的習俗,把新鮮的香椿從樹枝上采摘下來,洗干凈剁碎,可以用來炒雞蛋,或者是制作成香椿餅,味道非常鮮美,也只有在這個時節才能品嘗到它的美味。

          2、紅棗粥

          雨水節氣濕度比較大,而且容易出現脾虛胃弱的狀態,因此這個時候可以多吃一些補氣補血的食物補氣血養脾胃的食物。而紅棗粥就是非常適合在這個時節吃的食物,既美味又滋補。熬成的紅棗粥香甜可口養胃健脾,所以紅棗粥也是在雨水節氣家家戶戶都會熬制的傳統美食。

          3、蜂蜜水

          在傳統的飲食習俗上到了雨水節氣的時候應該多喝一些蜂蜜水。因為蜂蜜水有滋潤的作用,還有美容養顏的效果。因此到了雨水節氣,很多人習慣性的每天喝上一杯蜂蜜水,養顏美容滋陰。

          4、罐罐肉

          罐罐肉是在一個陶制的罐頭在里面將肉以及各種時蔬配菜放入一起熬制,有點像瓦罐湯一樣。熬制好的食材非常的軟糯,營養非常的豐富,雨水季節吃的時候也是有可以有滋補的作用。

          5、春筍

          雨水節氣也就是在2月底3月初的時候,這時候也是春筍剛剛上市的時候。鮮嫩的春筍從地里冒出,采摘之后不管是熬湯還是爆炒,味道都非常鮮美,所以在傳統的雨水節氣也有吃春筍的習俗。

          雨水節氣有什么講究?

          ①雨水節氣有保健講究

          “燥寒凍肉,濕寒入骨。”由于春氣涌動,身體偏熱的人從感覺上欲減外衣。體熱外泄,濕寒交換于內入骨,易傷骨關節致病。年老體弱者勿用冷水,按中國五行學說水對應腎,腎主骨。洗頭之后應及時用熱風機吹干,否則水濕留于發際中變涼,“同氣相求”使濕寒聚于頭,由表及里深入顱內,導致頭痛,如毛發未干又被冷風吹過,易出現“偏頭風”之癥。

          ②雨水節氣有飲食講究

          吃食物以平性為宜,今年“倒春寒”容易使人內臟郁熱壅阻,因此不易吃燥熱食物“火上澆油”。郁熱令人“貪涼”,過于食涼,又會“同氣相求”使濕寒傷及臟腑,引起胃寒、胃涼、腹瀉之類的失衡癥狀。所以飲食保持中庸,吃熱飯熱菜,但不吃慎吃辣椒、不喝少喝白酒等性溫、性熱的食物為宜。

          ③雨水節氣有調養脾胃講究

          雨水時節養生應該著重強調“調養脾胃”,中醫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強弱是決定人之壽夭的重要因素。

          10701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丰县| 南漳县| 通许县| 大理市| 彰武县| 广宁县| 怀来县| 福贡县| 连山| 长治县| 永仁县| 武威市| 河北省| 灵璧县| 昌江| 深水埗区| 苍梧县| 淮滨县| 汶上县| 西乌珠穆沁旗| 元谋县| 孟村| 苍梧县| 通化市| 米脂县| 龙海市| 额敏县| 久治县| 南陵县| 广宗县| 夹江县| 望都县| 临颍县| 库车县| 赤峰市| 扶余县| 瑞安市| 黑山县| 牡丹江市| 鱼台县| 莎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