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網 > 民俗百科 > 傳統文化 > 東西方宗教文化差異論文

          東西方宗教文化差異論文

          | 小龍

          東西方宗教文化差異論文(精選1篇)

          當今,過去抑或是未來,東方人也好,西方人也罷,每個民族也都有自己的特點,自己的文化,而影響每個國家,每個民族文化的因素都有很多,不同的地域,政治,經濟,技術,歷史,宗教等等,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關于東西方宗教文化差異論文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東西方宗教文化差異論文篇一

          從宗教來看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摘 要:當今,過去抑或是未來,東方人也好,西方人也罷,正像每個人的長、短處一樣,每個民族也都有自己的特點,自己的文化,而影響每個國家,每個民族文化的因素都有很多,不同的地域,政治,經濟,技術,歷史,宗教等等,這些因素在塑造,完善各個地區,民族,國家的文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不過,在這篇文章中我將著重從宗教這個方面來看東西方的文化差異。

          關鍵詞:東西文化 宗教信仰 差異 ____ 佛教 儒教

          宗教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是人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感到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人們面對自然、社會與人生時的自我意識或自我感覺,因而祈求某種超越的力量作為命運的依托和精神歸宿。多數宗教認為,在現實世界之外,還有超自然的力量或實體存在。宗教是由共同的信仰、道德規范、教團組織等要素所構成。宗教觀念和行動是伴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產生和發展并受其制約的。同時,它也對各自相應的歷史時期民族或國家的社會生活、政治結構、文化風尚、道德倫理等發生影響。宗教是人類歷史上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目前世界各國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有宗教的存在。但是各個地方的宗教又不盡相同,從而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各地方的文化。就以東西方的宗教來說,西方以____為主體宗教;而東方則以佛教,儒教,道教為主。

          一、宗教對西方人的影響

          《圣經》開篇就講了這樣一個富有哲理意味的故事:在伊甸園中有兩棵樹,一棵是生命之樹,一棵是知識之樹。上帝耶和華吩咐亞當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以吃,因為你吃了果子就必定死!”但是,狡猾的蛇卻對夏娃說:“你們不一定死,因為神知道,你們吃了果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毕耐抟娭R之樹上的果子悅人眼目,且能使人有智慧,就摘樹上的果子吃,并給丈夫亞當吃,他們二人的眼睛立刻就明亮了,然而被上帝從美好的伊甸園中趕了出來,來到了人世。耶和華對夏娃說:“我必多多增加你懷胎的苦楚,你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戀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轄你。”又對亞當說:“你既聽從妻子的話,吃了我吩咐的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得為你的緣故受詛咒: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里得到吃的。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你也要吃田間的蔬菜。你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于塵土?!?/p>

          這個故事雖然顯得荒誕不經,但是卻成為____影響西方文化的主流。在基督____,人和萬物都是神創造的。但由于人的“原罪”被趕出了樂園而趕到塵世,因此,塵世是罪惡和痛苦的;塵世的今生也不值得留念。只有相信耶和華和耶穌基督以贖其罪,才可能有來世永生的幸福。因此,基督____現世的生活就是要用更多理性的光輝,做更多的好事贖清原罪從而得到上帝的救贖。因此個人根本不值得為現世生命的死亡而哀號慟哭,相反,現世生命的死亡倒是進入來世天堂必經的臺階。人有不滅的靈魂,它可以尋求與神的溝通。所以,在希臘思想的沖刷、影響之下,所謂的絕對全能、無始無終的耶和華也就成了類似柏拉圖的理念之類的東西。正是在這核心的一點上,基督____臘思想聯接了起來,使希臘哲學變成了基督____學。

          二、宗教對東方文化的影響

          《三字經》最開始闡述了“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而最起初在東方的神話故事里,諸如“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都是強調人性善的一面,強調人在無助時神無私的幫助。從這些中不難看到,儒家是以生命為本并愛護生命的生命哲學;另外以儒家為主的傳統文化還非常強調“倫理”、“禮教”、“三綱五?!?。在儒家的生命哲學中,個體是整體的一部分,熱愛這個整體,個體便將會收獲他想要的,但要是離開了這個整體,個體將會像一顆大樹上的枝葉脫離了呵護他的樹干一樣枯萎,正如被西風掃落葉那樣。而____卻是個人的宗教,每個人都有一個與眾不同的靈魂,據說這個靈魂不是父母給的,而是上帝創造的,因此,無論進天堂還是下地獄,個人必須對自己負責。所以在西方文化中非常注重individual,翻譯成中文就是個人主義,但是這里的個人主義又并不是像中文中與“集體主義”對立的“個人主義”,而是注重個人的獨立,個人的發展。而并不是像現在中國的一些年輕人,成年了也依舊把依賴父母當作是理所當然。那是因為儒家首先關注的是人的品性,他要設法構建的是一個和樂盈盈的大家庭,像一個暖烘烘的火爐,又像是一個溫情的大懷抱。所以一方面以中國為首的東方國家的年輕人也樂于在這個溫暖的大懷抱里滋長著,也從不擔心有一天會腐爛、會變質;另一方面有了這個火爐和懷抱,也就不再需要宗教的慰藉了。所以很多中國人是不信教的。

          三、宗教對東西方文化影響的差異

          ____的目的是人的得救、永生。然而這種得救卻不是現世現報的,而是開給人們的一張空頭支票,基督____生命就在于它最喜歡把支票開給那些糟蹋生命的人。而儒家絕不給人開空頭支票,只要人們愿意安于這個和樂盈盈的大家庭,什么時候都能適合得救,所以,在以中國為中心的東方文化是以群體為核心。

          諸多事實說明了不同的宗教對各個地區的文化有著不同的影響,當然也不是影響不同文化的因素。在東西方交流日益頻繁,密切的今天,作為當代大學生,有了這些背景知識,對出現的不同文化現象將會有更深刻的體會和理解。

          參考文獻:

          [1] 高旭東.生命之樹與知識之樹:中西文化專題比較[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 羅海鋒,周舵.談東西方對宗教態度的不同[J].現代企業教育,2008.

          下一頁分享更優秀的<<<東西方宗教文化差異論文p副標題e

          東西方宗教文化差異論文篇二

          從宗教中靈魂的歸屬看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摘 要:不同的歷史背景造就了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異。伴隨著經濟不斷發展,政治隔絕以及文化格局也在不斷變化,使得東西方交流日益密切。宗教作為影響人類思想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能夠從精神層面反映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筆者從東西方宗教開端,教義的形成對比分析東西方對靈魂的描述,進而闡述不通文化背景下宗教對于靈魂歸屬的差異。

          關鍵詞:東西方;宗教;靈魂歸屬

          引言:

          宗教是人類社會的產物,它由人而生,并伴隨著人類社會不斷發展,隨人的演進而演進,雖然歷經啟蒙理性、科學技術等多次洗禮,卻依然屹立不倒,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占有一份寶貴的牢固的位置,即便是在人類已經邁進信息時代的今天也是如此,這足以說明宗教對于我們的世俗生活及精神生活的重要。

          西方人所信奉的宗教以____最為典型,東方人所信奉的宗教中以佛教最受到歡迎。通過比較,筆者發現兩種宗教中都有對靈魂歸屬的描述,但它們的描述本身又都存在著諸多的不同。筆者在本文中,既是要通過比較這兩種宗教中關于靈魂歸屬描述上的差異,來窺視東西方文化上的差異。

          一、東西方宗教中關于靈魂歸屬的描述

          東西方宗教中――比如西方的____,東方的佛教――都有對靈魂以及靈魂歸屬的描述,下面就讓我們讓這些描述分別列舉出來。

          1.西方宗教中關于靈魂歸屬的描述

          西方宗教以____最為盛行,并且取得了最為廣泛和深遠的影響。而基督____重要的經典就是《圣經》。在《圣經》中,我們的靈魂將會歸于何處呢?

          (1)《圣經》中關于天堂的描述

          《圣經》是西方____最為重要,也是唯一的經典。在《圣經》里,人死后都是有靈魂的,而人死后的靈魂只有兩個去處,一個天堂,一個是地獄。

          首先,根據《圣經》的說法,人因為偷了禁果,所以生來就是有罪的,在人世生活的時間,要盡量的贖罪。在人世間能夠皈依上帝并虔誠贖罪的人,都能得到上帝的諒解,那么他死后的靈魂就會升入天堂,反之就會墮入地獄。而作為人來說,是沒有任何其他的選擇的。

          那么,《圣經》中的天堂是什么樣子的呢?

          圣經中只兩次提到天堂,第一次是希伯來書9章24節,第二次是彼得前書2章22節。這兩次“天堂”,許多權威解經家,都說原文只一“天”字,中文譯成“天堂”是要配合國人原有“天堂”的說法。

          “天堂”或“天國”原文是“天”或“諸天”,舊約所羅門稱“天和天上的天”(王上8:27),新約使徒保羅稱“三層天”(林后12:2)。無論怎樣說法,都表明上帝所住之處而已。

          圣經的啟示錄有對天堂的描寫:城的光輝如同極貴的寶石,好象碧玉,明如水晶。墻是碧玉造的,城是精金的。如同明凈的玻璃。城墻的根基是用各樣的寶石修飾的&hellip;&hellip;那城內不用日月光照,因有神的榮耀光照。又有羔羊為城的燈。城門白晝總不關閉,在那里沒有黑夜。(啟21:18-23)

          這就是《圣經》中為我們描繪出來的靈魂的永生之所。

          (2)《圣經》中關于地獄的描述:

          太5/22中:&hellip;&hellip;凡罵弟兄是魔利的,難免地獄的火。

          太18/8、9:&hellip;&hellip;你只有一只眼進入永生,強如有兩只眼被丟在地獄的火里。

          太23/33:你們這些蛇類、毒蛇之種啊!怎能逃脫地獄的刑罰呢?

          可9/43:你缺了肢體進入永生,強如有兩只手落到地獄,入那不滅的火里去。

          啟9/1~11:&hellip;&hellip;它開了無底坑&hellip;&hellip;惟有要傷害額上沒有神印記的人&hellip;&hellip;

          啟4/10&hellip;&hellip;他要在圣天使和羔羊面前,在火與硫磺之中受苦。

          約3/18: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hellip;&hellip;

          彼后2/3:&hellip;&hellip;他們的刑罰,自古以來并不遲延;他們的滅亡,也必速速來到。

          太8/10~12:&hellip;&hellip;惟有本國的子民,竟被趕到外邊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齒了。

          太25/29、30:&hellip;&hellip;把這無用的仆人丟在外面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齒了。

          猶4~13:&hellip;&hellip;有墨黑的幽暗為他們永遠存留。

          太18/8:&hellip;&hellip;你缺一只手或是一只腳進入永生,強如有兩手兩腳被丟在永火里。

          &hellip;&hellip;

          歸結起來,《圣經》里的地獄是一個無底坑,有火,有硫磺,永遠是黑暗的,沒有光明,并且都充滿了哭聲。一副極其可怕的場景。

          2.東方宗教中關于靈魂歸屬的描述

          東方宗教的情況似乎復雜些,似乎并不像西方宗教一樣,最終統一在某種宗教下,但以中華文化圈為中心,似乎佛教取得了最為廣泛的傳播和推崇。不過,因為佛教流傳時間長,波及地域廣,又缺乏類似于____《圣經》那樣的唯一經典,易于受到地方文化的影響,所以往往參雜進很多地方宗教或習俗的影子。所以今天提到佛教,我們也只能做一個籠統的分析。

          (1)佛教的靈魂說

          首先,佛教關于靈魂的說法就有爭議存在。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誕生于三千年前的中印度,他成佛后,開始傳教活動。并且他于八十歲時示現涅盤。

          從根本上說,佛教本不說靈、肉二元觀、靈魂不滅論等。因為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對于靈魂與肉體之同異并不予以作答(即無記),亦即否定靈魂與肉體可截然劃分為二之想法。而因果報應和輪回關系所聯系的是業力。《“釋迦摩尼”的佛教靈魂觀》)但是佛教各派對靈魂的看法是不一致的。

          (在佛教傳入中國時,由于中國人重視祖先,因而使佛教慢慢變質而發展靈魂觀念。由于凈土宗佛力救渡信仰的盛行,漢傳佛教的喪禮中,一般會誦經超度以引導亡靈早登西方凈土,這只是漢傳佛教的做法。南傳佛教則不承認有獨一的個體或靈魂存在,不過鬼是確實存在的。要區別的是:鬼并不是靈魂,在南傳佛教的教義中,鬼是六道之一,與靈魂是完全不同的意思?!丁搬屽饶δ帷钡姆鸾天`魂觀》) 所以,單從靈魂觀的角度看,佛教的眾多說法都有些矛盾,或者至少有些含混。

          (2)佛教中關于靈魂歸屬的描述

          像佛教中關于靈魂的表述一樣,佛教中關于靈魂歸屬的描述也并不像____中有關靈魂歸屬的描述那樣簡單和清晰。

          佛教有六道輪回的說法。按照佛教的說法人死后,有7個去處。1、如果生前有很好的修行,得到四果阿羅漢及以上的境界,則直接脫離三界。2、生前積有大善業,或者修行到初果-三國阿羅漢,則生天做天人。3、積有大善業,但是有嗔恨心,做阿修羅。3、持五戒十善,繼續做人。4、生前愚癡,墮落畜生道。5、生前貪欲重、慳吝,墮落餓鬼道。7、生前有惡業,墮落地獄道。

          佛教中也有關于地獄的說法。佛教中的地獄是梵文Naraka(那洛迦)的意譯,就是指陰間(地下)的大獄。又可譯作“不樂”、“可厭”、“苦具”、“苦器”等,但都比不上譯作“地獄”形象生動。在佛教中,地獄為佛門所謂“十界”中之最惡者。十界依次為:佛、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前四者稱為“四圣”,后六者稱“六凡”、“六道”。四圣是已脫離生死輪回之苦、超凡入圣的“圣者”,諸佛、眾菩薩,以及緣覺(辟支佛)、聲聞(阿羅漢)們在各種“凈土樂園”中逍哉遙哉,永遠享樂;而六道則在“穢土”中輪回往復,沒完沒了。六道中的后三道即畜生、餓鬼、地獄,又稱“三惡道”或“三惡趣”,而地獄則為惡道之最。

          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佛教中的地獄并不像____中的地獄那樣,是和天堂完全對應、對立的一個概念,它只是人眾多個歸處中的一個。

          二、東西方宗教中關于靈魂歸屬的描述的差異

          從上文所述,我們不難看出,東西方宗教中關于靈魂歸屬的描述存在著諸多差異,歸結起來,就是一下幾點。

          1.二條大路與交叉小徑

          ____中教中關于靈魂歸屬的描述既單一又清晰,《圣經》中對于人死后的靈感所給出的無非就是兩條路:一曰天堂,二曰地獄,除此之外別無他路可走。

          而佛教中關于靈魂歸屬的描述想比之下,就顯得比較復雜和模糊。在佛教的說法中,人無論生死,并沒有人與靈魂之分,共有多個去處。這些去處之間,并沒有絕對的對立,只有相對模糊的等級之分。就像一條條相互交叉的小路,通過一定的修行,人可以隨時去往不同的路徑。

          2.痛苦的來源

          除上所述,我們還會發現一處細節,就是在關于地域的描述中,圣經沒有浪費過多的筆墨在它的周遭環境以及對所遭受痛苦的描繪上,而是僅僅只強調了懲戒。

          而佛教卻是相反的,用了很多筆墨去陳列地獄的環境,以及在人墮入地獄后所遭受的種種痛苦。比如佛教中包括根本地獄,近邊地獄,孤獨地獄,十八層地獄之說。比如,以根本地獄為例,根本地獄包括八大地獄(又叫八熱地獄)和八寒地獄。

          八大地獄(八熱地獄)據稱在南瞻部洲下面,《俱舍論》卷八說在地下60萬里處,深廣各60萬里,就是說占據空間216000萬立方里。分別為:

          (1)等活地獄

          罪人在此互相殘殺,涼風吹來死而復活,繼續活受罪。

          (2)黑強地獄

          以黑鐵強絞勒罪人。

          (3)眾合地獄

          以眾獸、眾刑具一同施于罪人。

          (4)號叫地獄

          罪人在此痛楚無比,凄切悲號。

          (5)大叫地獄

          比前獄受苦楚更甚,大聲叫叫。

          (6)炎熱地獄

          以銅鑊、炭坑煮烤罪人。

          (7)大熱地獄

          罪人所受煮烤比前獄更甚

          (8)阿鼻地獄

          是梵文的音譯,即“無間地獄”。凡造“十不善業”的重罪者墮入此獄,罪人在此備受諸刑,一刻不停,沒有間隙,故稱“無間地獄”。

          《俱舍論》還稱這八大地獄是一層層豎著排列的。而在此八熱地獄之外的八寒地獄,則是橫著排列的。

          八寒地獄又叫八寒冰地獄,分別為:

          (1)頁哳吒(意為“皰獄”)入者身寒生瘡。

          (2)尼刺訓陀(意為“胞皰獄”)入者身寒瘡破。

          (3)阿吒吒此為象聲,入此獄者唇知凍僵,發出“阿吒吒”的顫聲。

          (4)霍霍婆 象聲,入此獄者凍得口發“霍霍聲”的寒戰聲。

          (5)虎虎婆象聲,入此獄者凍得不能作聲,中能喉嚨作“虎虎婆”的聲響。

          (6)溫缽羅入此獄者,身體凍裂如青蓮花。

          (7)缽特摩入此獄者,身體大折裂,如紅蓮花。

          (8)摩訶缽特摩入此獄者,骨折如白蓮花。

          仔細觀之,每層地獄都有不同的懲罰方式,但比較之下,這些懲罰都體現為肉體的各種苦痛,類似人間的各種極刑。這些懲罰都和人的精神世界無關。

          三、從宗教看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通過以上陳列出的東西方宗教中關于靈魂歸屬的描述,我們不難發現其背后所隱藏著的,東西方文化上的巨大差異。我們將之具體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從東西方宗教關于靈魂歸屬的描述中,我們不難看出,首先再給出的道路上,西方宗教更為明確,而東方宗教則偏于含混。

          其次,在這些道路的選擇上,西方宗教強調的是二者間的對立。而東方宗教似乎各種道路都是通聯的,人可以在各道中相互轉換。不難看出這種宗教觀,正好能體現出東方人其中包含著一種融合的觀念。

          究其根本,這是由于東西方不同的思維方式決定的,西方人更為理性和直接,能夠直面事物的矛盾,非黑即白,非對即錯,非此即彼。而東方人則更為感性,在分析和面對事物時,總是擺脫不了感性的糾纏,不愿意直面矛盾。同時,東方人也更懂得辯證地去看問題,缺少二元對立的思維。

          參考文獻:

          [1]劉承華.中西宗教精神的不同及其文化內涵[J].合肥教育學院學報,2003.3.

          [2]劉小楓.中國文化的特質[M].北京:三聯書店,1990.

          [3]馬宇航.人與神:中西宗教精神之比較研究[J].社會科學戰線,2002.2.

          [4] 佟德富.中西宗教觀之比較[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33474
          主站蜘蛛池模板: 紫阳县| 湖南省| 古蔺县| 加查县| 霞浦县| 手游| 绵竹市| 喀什市| 贺州市| 合江县| 靖远县| 六安市| 和林格尔县| 曲松县| 泾源县| 库车县| 独山县| 略阳县| 高青县| 石楼县| 万山特区| 上高县| 阿尔山市| 稻城县| 福清市| 乐亭县| 温泉县| 清远市| 娱乐| 孟州市| 元江| 南通市| 株洲县| 万源市| 凤城市| 海兴县| 庆安县| 盖州市| 塘沽区| 怀柔区| 会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