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網 > 民俗百科 > 傳統文化 > 東西方性文化差異論文

          東西方性文化差異論文

          | 小龍

          東西方性文化差異論文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禮儀傳統,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奇風異俗。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關于東西方性文化差異論文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東西方性文化差異論文篇一

          淺議東西方禮儀文化的差異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禮儀傳統,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奇風異俗。亞洲是世界文明古國——中國、印度、古巴比倫的所在地,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的發源地,對世界文明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亞洲雖然是世界上語言、種族、宗教種類最多的地區,但亞洲各國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都很注重交際禮儀。崇尚個人的謙恭和整體的和諧,對待客人熱情周到,特別是在有儒家傳統和影響的國家,人們更是把傳統禮儀擺在了至高無上的位置。

          我家住在東部沿海,東部沿海有很多日本企業,往往要和日本人打交道,日本既是公認的世界最現代化的國家之一,又是一個保持有濃郁傳統文化的國家。日本人十分看重禮儀,從日常起居到待人接物,處處都受到禮儀的約束。日本人見面時會脫帽鞠躬,一般不握手,但要遞名片,沒有名片就自我介紹,姓名、工作單位和職務。日本人講究禮儀,有送禮的習俗。去日本人家中做客時一定要送禮,但一般送些對其本人沒啥用途的物品,收禮人可以再轉送。日本人喜歡中國的絲綢、名酒及中藥,對一些名牌貨也很喜歡,但對有狐獾圖案的東西則比較反感,因為狐貍是貪婪的象征,獾則代表狡詐。日本人忌諱綠色,認為是不祥的顏色,忌諱荷花圖案。贈送禮品時忌諱贈數字為4和9的禮品。認為你把他看作是強盜。但不同場合有關數字的習俗不同。如送日本人婚禮禮金時要避免偶數,因為偶數是二的倍數,容易導致夫婦分裂。

          我們在和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打交道時更要注重禮儀,因為他們忌諱的東西比較多。例如我們在和沙特阿拉伯人交往時要注意阿拉伯人初次見面時不送禮,否則會被視為行賄。按阿拉伯習俗,用舊的物品和酒不能送人;特別不能送禮物給有商務往來的熟人的妻子。更不可詢問他們的家居情況。去阿拉伯人家參觀做客,千萬不能盯住一件東西看個不停,那樣阿拉伯主人一定會要你收下這件東西,否則心里將鄙視你。到主人家時要脫鞋,除非主人提出不用脫鞋。不要隨便進入清真寺,入寺必先脫鞋。忌諱用鞋底后跟面對人,忌用腳踩桌椅板凳,因為這被認為是污辱人的表現。在給沙特阿拉伯人送禮物時多選白、綠兩色。他們崇尚白色、綠色,白色代表純潔、綠色代表生命,而忌用黃色,黃的代表死亡。國王身著土黃色長袍,象征神圣和尊貴。一般人不能“皇袍加身”。禮物設計忌用豬和類似豬的熊貓、十字架、六角星等作圖案

          按照沙特人的商務禮俗,冬日宜穿保守式樣的西裝。會面須預約,但不守時;因此,即使是約定的時間去拜會,最好仍需在日程上留一點余地,對方晚到15~30分鐘是常有的事。在洽談業務時,沙特人員常被來往人員打斷。阿拉伯人認為這是“家庭”的延伸,不認為是失禮。遇到這種情況,一是耐心等待,二是預約到外面單獨洽談。當地商人多通曉英文,名片和說明宜用阿文和英文兩種文字。一般人在外多以握手問候為禮。如果雙方(指男子)信仰一致或比較友好,雙方左右貼面三次。有時候主人為表示親切,會用左手拉著對方右手邊走這說。交換物品時,用右手或用雙手,忌用左手。按穆斯林的習俗,以牛、羊為上品,忌食豬肉,忌食有貝殼的海鮮和無鱗魚,肉食不帶血。以前阿拉伯人多用右手抓飯,現在招待客人多用西餐具。

          西方國家崇尚自由,提倡個性的解放,但正式場合卻非常注重禮節,和美國人相處時更能體現這一點。美國人穿衣以寬大舒適為原則,自己愛穿什么就穿什么。別人是不會議論或譏笑的。春秋季,美國人一般下身著長褲,上身在襯衣外面再穿一件毛衣或夾克,寬松舒適,無拘無束。夏天里穿短褲和著短裙者大有人在。但正式場合,美國人就比較講究禮節了。接見時,要講究服飾,注意整潔,穿著西裝較好,特別是鞋要擦亮,手指甲要清潔。美國商人較少握手,即使是初次見面,也不一定非先握手不可,時常是點頭微笑致意,禮貌地打招呼就行了。男士握女士的手要斯文,不可用力。如果女士無握手之意,男士不要主動伸手,除非女士主動。握手時不能用雙手。上下級之間,上級先伸手握手。長幼之間,長者先伸手握手。主賓之間,主人先伸手。男性之間,最忌互相攀肩搭臂。美國人談話時不喜歡雙方離得太近,習慣于兩人的身體保持一定的距離。一般應保持120-150厘米之間,最少也不得小于50厘米。準時守信,相當重要。美國商人喜歡表現自己的“不正式”、“隨和”與“幽默感”。能經常說幾句笑話的人,往往易為對方接受。美國商界流行早餐與午餐約會談判。當你答應參加對方舉辦的宴會時,一定要準時赴宴,如果因特殊情況不能準時赴約,一定要打電話通知主人,并說明理由,或者告訴主人什么時間可以去。赴宴時,當女士步入客廳時,男士應該站起來,直到女士找到了位子你才可坐下。美國人在招待客人時,大多用焙牛肉、焙雞肉,因為這些菜式受一般美國人歡迎,既方便又實惠。只要另配上一二種蔬菜、芋類及谷類,如果準備點飯后甜點,就算是大餐了。

          給美國人送禮物時選純手工制作的更能顯示誠意。比較有意思的一件事是有一次我的同學去一位美國人家中做客時主人送了一塊很普通的布,布上繡了一點花,但是主人非常鄭重,因為那是她親手繡的,所以非常珍貴。美國人認為單數是吉利的。有時只送三個梨也不感到菲薄,不同于中國人講究成雙成對。美國人收到禮物,一定要馬上打開,當著送禮人的面欣賞或品嘗禮物,并立即向送禮者道謝。禮物包裝都較講究,外表精美華麗,里面卻不一定是太貴重的東西。有時打開里三層外三層的精美包裝,露出來的只是幾顆巧克力糖而已。

          禮儀是各項事業發展的關鍵。職業是人們在社會上謀生、立足的一種手段。講究禮儀可以幫助人們實現理想、走向成功,可以促進全體員工團結互助、敬業愛崗、誠實守信,可以增強人們的交往和競爭實力,從而推動各項事業的發展;注重禮儀,在人際交往時往往能營造良好的氣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禮儀待人既是對他人的尊敬,也是對自己的尊重,禮儀是個人美好形象的標志,是一個人內在素質和外在形象的具體體現;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如果我們時時處處都能以禮待人,那么就會使我們顯得很有修養。古人有這樣的話: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學好禮儀對我們以后的工作十分重要。

          下一頁分享更優秀的<<<東西方性文化差異論文p副標題e

          東西方性文化差異論文篇二

          東西方文化差異一瞥

          在開放的現代化社會,跨文化的語言交流越來越頻繁。在這種語言交流中,文化的差異隨處可見。下面就是英漢文化中常見的一些差異。

          問候用語:中國人和別人打招呼,一般都以對方的處境或動向為思維出發點,如“您去哪里?”、“您是上班還是下班?”等。而西方人往往認為這些純屬個人私事,不能隨便問。因此,他們打招呼時總是說“Hi/Hello!”,“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How are you?”,“It’s a lovely day,isn’t it?”等。

          親屬稱謂:英美人對親屬的稱呼是以家庭為中心的,只區別男性和女性,卻忽視配偶雙方因性別不同而出現的稱謂差異。例如,英語中只有“grandfather,grandmother”,而漢語里卻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再如,英語中只有籠統的uncle和aunt,而漢語中則有比較具體的“伯伯、叔叔、舅舅和姑媽、姨媽”等。還有,英語中表示晚輩的nephew和niece是不分侄、甥的,表示同輩的cousin也不分堂、表和性別。

          考慮問題的主體:中國人喜歡以對方為中心,考慮對方的情感。比如“你想買什么?”、“您想借什么書?”等。而英語中,人們說話時往往從自身的角度出發。例如“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等。

          面對恭維:中國人的傳統美德是謙虛謹慎,聽到別人的恭維和夸獎時會加以推辭。如當別人夸你說“您的英語講得真好。”時,你會說“哪里,哪里,一點也不行”。別人夸你“菜做得很好吃”時,你會說“過獎,過獎,做得不好,請原諒”。西方人從來不會這么謙虛,他們對恭維一般表示謝意,表現出一種自強和自信。例如:―You can speak very good French. ―Thank you. 因此,我們在和西方人交往時要注意:英美人稱贊你時,你千萬不要說“No,I don’t think so.”。這種回答在西方人看來是不禮貌的,甚至是虛偽的。

          電話用語:中國人打電話時的用語與平時用語沒有多少差異。例如“喂,您好。麻煩您叫王偉接電話。”;“我是張英,請問您是誰?”等。英語中的打電話用語與平時用語差別很大。例如“Hello,this is John speaking. Could I speak to Tom,please?”,“Is that Mary speaking?”等。西方人一接到電話一般都先報自己的號碼或者工作單位,如“Hello,52164768. This is Jim.”。許多中國學生剛開始學英語時常常會說“Hello,who are you,please?”,這樣說既不合英語的習慣,也不禮貌。

          接受禮物:中國人在收到禮物時,一般是先放在一旁,等客人走后,才會打開。主人收到禮物時會說“哎呀,干嗎還送禮物,真是不好意思。”或“讓您破費了。”等客套語。西方人收到禮物時,一般會當著客人的面馬上打開,并連聲稱贊說“Very beautiful! What a wonderful gift it is! Thank you for your present.”等。

          打招呼時的用語:中國人見面時喜歡問對方的年齡、收入和家庭情況。西方人很反感別人問及這些私事。另外,在西方,如果沒有血緣關系,對男子統稱Mr,對未婚女子統稱Miss,對已婚女士統稱Mrs。 中國人重視家庭、親情,認為血濃于水,為了表示禮貌,對陌生人也以大爺、大娘、大叔、大嬸等相稱。

          體貼他人:西方人向對方提供幫助或表示關心、同情時要看對方是否愿意接受,而中國人幫起忙來一般是熱情洋溢,無微不至。比如,一位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看到一位老教授蹣跚地過馬路,出于同情心,他飛步上前,挽住老人,要攙扶他過去,但是他得到的回應卻是怒目而視。請看下面的對話:

          Chinese student:Mr White,you are so pale,are you sick?

          English teacher:Well ... yes. I have got a bad cold for several days.

          Chinese student:Well,you should go to a clinic and see a doctor as soon as possible.

          English teacher:Er ... what do you mean?

          中國人建議患病的人盡早去看醫生,以示真誠的關心。而美國人對此卻難以理解。他們認為:難道我的病有如此嚴重嗎?因此,遇到這種情形,只要說“I’m sorry to hear that.”就夠了。

          請客吃飯:中國人在招待客人時,一般都要準備滿桌美味佳肴,不斷地勸客人享用,而且往往還謙虛地說:“沒什么菜,吃頓便飯。薄酒一杯,不成敬意。”在席上也常常是主人為客人夾菜,以示熱情、真誠。而西方人對此行為會大惑不解:明明這么多菜,卻說沒什么菜。而他們請客吃飯,菜肴特別簡單,經常以數量不多的蔬菜為主。席間勸客時僅僅說:“Help yourself to some vegetables,please.”吃喝隨客人自便。

          3347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辛集市| 香港| 龙江县| 石台县| 绍兴县| 和硕县| 吐鲁番市| 永州市| 正宁县| 阿鲁科尔沁旗| 杭州市| 隆昌县| 镇坪县| 垣曲县| 海阳市| 铜鼓县| 临清市| 九台市| 富锦市| 绥江县| 钟祥市| 罗江县| 长垣县| 西乌珠穆沁旗| 慈溪市| 东乡族自治县| 体育| 天峨县| 九江市| 庆阳市| 安达市| 焉耆| 峨眉山市| 德庆县| 贵南县| 怀安县| 黑龙江省| 宁陵县| 定西市| 探索| 诏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