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冬至”這個節氣,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它是屬于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這個節氣的到來也就意味著已經進入冬天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冬至的特點和風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冬至的特點和風俗
【餃子】冬至吃餃子幾乎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冬至餃子是漢族風俗,流行于全國大部地區,指冬至節吃水餃或餛飩的習俗。
【湯圓】北方冬至吃餃子,南方冬至吃湯圓。冬至吃湯圓除有團圓、圓滿之意,也具有“取圓以達陽氣”之意。因為自古民間即有天地的觀念,天代表陽、乾,冬至之后陽氣開始日漸回升,故言“冬至一陽生”為使陽氣回復,于是以圓象徵迎接陽氣,此外,大團圓、凡事圓滿乃民間普遍的期望,吃湯圓祈求圓滿更是人們共同的心愿。
冬至有什么氣候特點?
【一是低溫,二是晝短夜長?!?/p>
一、低溫,氣溫越來越低
從氣候上看,冬至期間,西北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區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開始“數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數九”的第一天。關于“數九”,民間流傳著的歌謠是這樣說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辈贿^,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二、晝短夜長,白晝日漸增長
冬至前后,雖然北半球日照時間最短,接收的太陽輻射量最少,但這時地面在夏半時積蓄的熱量還可提供一定的補充,故這時氣溫還不是最低。但在冬至過后,白晝的時間會越來越長,所以冬至等于是一個分界點。
冬至是白晝最短黑夜最長,夏至是白晝最長黑夜最短。
1、冬至:
冬至是太陽直射點南行的極致,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大陽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2、夏至:
夏至是太陽北行的極致,這天太陽光直射北回歸線,此后太陽直射點南移。夏至這天北半球北回歸線以北各地的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起源于春秋時期。冬至日時,太陽直射地面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比南半球少50%,北半球白晝達到最短。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冬至北方多數人有吃水餃的習俗,南方人多數人有吃甜食的習俗。
一、祭祖
祭祀祖先是我國許多節日里常有的習俗活動,冬至也是其中之一?!吨腥A全國風俗志》里,就有“冬至節,祭掃墳墓,亦名“鬼節””之說。在我們中國人的觀念里,祖先的靈魂對于家族的意義,與天地諸神對于國家的力量完全可以相提并論,不可馬虎,不可怠慢。祭祀或者是在家廟,或者是在墳地,都是把好吃好喝的東西,盡可能地供奉給祖先。
二、吃餃子
在我們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有冬至吃餃子的節日習俗。吃餃子,又稱吃“捏凍耳朵”,源于漢代的一個傳說。當年張仲景在長沙做官,他告老還鄉時,恰逢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很多人的耳朵都被凍爛了。他非常難過,就讓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棚子,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的藥材放在鍋里煮熟,然后撈起來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樣子,再放到鍋里煮熟,施舍給百姓吃。大家吃了以后,耳朵就都好了,后來每逢冬至,人們就模仿這做“捏凍耳朵”吃,后來就稱它為“餃子”。
三、吃餛飩
冬至吃餛飩,最早流行于南宋。相傳宋高宗趙構非常愛吃御廚做的餛飩,因為有一次餛飩沒有煮熟,有人就要送這位御廚去大理寺治罪,但因為只有這位御廚會做餛飩,趙構就赦免了他。后來餛飩的制作方法就流傳到民間,品種和花樣越來越多,每逢冬至節時,家家戶戶都包餛飩吃,從而有了“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
四、九九消寒
冬至一到,就進入數九寒天。從冬至開始,每九天分為一個“九”共分9個“九”嗎,數到81天時,便是“九盡桃花開”。
老北京自清代起,就有吃“九九火鍋”、“九九酒肉”等九九消寒的飲食習俗,在九九當中要吃十次火鍋,十次火鍋還有十種不同的內容,但都一次火鍋,一般都是涮羊肉,這在清代和民國時期很盛行。
五、吃羊肉
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以后,在民間就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以求來年有一個好的兆頭。
六、吃湯圓
冬至節吃湯圓的傳統習俗,在明清時代就已經約定俗成。尤其是在江南一帶,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象征著家庭的和諧與吉祥。
七、冬至贈鞋
在冬至節里,民間有贈送孩童鞋帽的習慣。贈送鞋帽,主要是希望孩子們能夠健康地成長。在過去主要是手工刺繡,而現在大多數都是從市場上購買,形式也是緊跟時代潮流。
八、吃赤豆糯米飯
相傳,共工氏有個兒子,作惡多端,最后在冬至這一天死去,死后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赤豆飯吃,用以驅邪避鬼,防災祛病。
九、蘇州冬釀酒
姑蘇地區對冬至這一節氣非常重視,在當地流傳著一句俗語:“冬至如大年”。傳統的姑蘇人家,都會在冬至這天晚上喝冬釀酒。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托了姑蘇人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寄托。
冬至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古代,冬至被視為一個重要的祭祀日,人們會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平安。如今,冬至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家庭團聚的日子,人們會回家與家人共同歡度這個節日。
在冬至這一天,中國人有許多傳統習俗和食品與之相關。最著名的習俗之一是吃湯圓。湯圓是一種由糯米粉制成的圓形食品,象征著團圓和完整。人們相信吃湯圓可以帶來好運和幸福。此外,還有煮餃子、蒸饅頭等食品也與冬至有關。
冬至還有一些特殊的習俗,如南方有吃餃子、北方有吃餃子和臘八粥的習俗。在南方,人們喜歡吃餃子,因為餃子的形狀像金元寶,象征著財富和好運。而在北方,人們會早起做臘八粥,將粥撒向房屋四角,以祈求平安和福氣。
冬至還與一些民間傳說和諺語相關。有一句諺語:“冬至一陽生,從此日漸長”,意味著從冬至開始,白天的時間逐漸變長,寒冷的冬天也會過去。在一些地方,人們還會進行一些民間活動,如舞獅、舞龍等,以慶祝冬至節日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