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禁忌是指當天還是春分這十四天
春分在嚴格意義上來說,算是一個非常好的日子,在這一天也算是一個吉時吉日。但是就像我們所熟知的一樣,每一個時節都有自己的獨特特點,因此在春分這一天也有很多的禁忌,不過在春天這一天的禁忌比較獨特的是和天氣有關,這一天特別忌諱不下雨,因為在春天萬物都需要雨水的滋潤,才能夠繼續生長,如果在這一天不能夠下雨的話,就會特別為難,所以春分的禁忌就是無雨。
吃了春分飯,一天長一線。春分秋分,晝夜平分。春分春分,百草返青。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春分種芍藥,到老不開花。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后好種豆。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種瓜豆后插秧。春分早報西南風,臺風蟲害有一宗。春分利大風,利到四月中。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有雨是豐年。麥過春分晝夜忙。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種瓜豆后插秧。春分分芍藥,到老不開花。春分至,把樹接;園樹佬,沒空歇。
春分這一天有很多傳統的習俗都是非常熱鬧的,特別是對于小孩子們來說可以有各種各樣的玩鬧,因為有很多的小動物,也有各種各樣的花,所以玩的東西也會變得比較多。春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元,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元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于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春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春分當天。甚至大人們也參與。風箏類別有王字風箏,鰱魚風箏,瞇蛾風箏,雷公蟲風箏,月兒光風箏,其大者有兩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場上有賣風箏的,多比較小,適宜于小孩子們玩耍,而大多數還是自己糊的,較大,放時還要相互競爭看
春分吃春菜、蘿卜、驢打滾、太陽糕等傳統食物。
1、吃春菜:昔驢打滾日四邑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有順口溜道:“春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2、蘿卜:揚州人有春分吃蘿卜或蘿卜絲餡的包子、春卷的風俗。這時吃蘿卜不但能上下通氣,還能起到去疾病、解春困的功效。白蘿卜具有清熱生津、理氣、消食化痰的作用,生吃偏于清熱生津,煮熟偏于行氣消食,春季食用,可用來防治痰多咳嗽、咽痛、傷食腹脹、便秘等病狀。
3、驢打滾:按照老北京的習俗,春分得吃驢打滾,以求避邪祈福。驢打滾來歷不凡,它的加工材料包括大黃米面、黃豆面、紅豆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紅絲和瓜仁,做好的“驢打滾”外層粘滿豆面,呈金黃色,豆香餡甜,入口綿軟,別具風味,是老少皆宜的美食。
4、太陽糕: “太陽糕,步步高”。依照舊時老北京習俗,春分這天要祭拜太陽神,“請”吃太陽糕。太陽糕既是春分祭日的貢品,也是節令食品,寓意“太陽高”。不但“太陽糕”的寓意美好,而且糯米和內餡的設置也符合春季“宜省酸增甘”的養生理念。
春分這一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其后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開始晝長夜短。地球上距赤道越遠的地方,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小,獲得的太陽光熱越少。一般北半球3,4,5三個月是春季,南半球為秋季。
春分節氣,東亞大槽明顯減弱,西風帶槽脊活動明顯增多,蒙古到東北地區常有低壓活動和氣旋發展,低壓移動引導冷空氣南下,北方地區多大風和揚沙天氣。當長波槽東移,受冷暖氣團交匯影響,會出現連續陰雨和倒春寒天氣。
在日期上一般是于每年公歷的3月20日左右,最多相差一兩天,此時太陽位于黃經0°,也就是春分點。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幾乎晝夜等長。在古代又被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等等。
《明史·歷一》中曾記載:“分者,黃赤相交之點,太陽行至此,乃晝夜平分。”舊時還將春分劃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便是說該時令前后,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并發出閃電。
這是個鍛煉的季節,所謂一年之計在于春,運動就要從頭開始,保持健康的體魄才能集中精力投入工作。
民間有“春困秋乏”的俗語,為什么在春天會發困呢,因為此時春光明媚,陽光暖洋洋的,長時間空閑著就會想睡覺,缺乏精神,因此要及時補充營養,尤其是提神醒腦的食物。
要多吃蔬菜與水果,補充維生素,例如芥菜、豆芽和蘿卜等,對身體都很有益處。同時要注意防寒保暖,警惕倒春寒現象,持續陰雨低溫容易感冒,需隨身攜帶厚外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