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網 > 節日知識 >

          二月二龍抬頭剃龍頭的傳說

          | 廣輝

          二月二龍抬頭剃龍頭的傳說

          北京等北方地區將二月初二理發稱為“剃龍頭”。這些地方流傳一種習俗,正月不能理發,否則會給舅舅帶來致命的災禍。有俗諺說:“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所以人們紛紛趕在“龍抬頭”這天理發,相信這樣會使人鴻運當頭,福星高照。“二月二,龍抬頭,大人孩子要剃頭。”二月二剃頭是許多地方的習俗,直到今天,每年的二月二這天理發店里還是人滿為患。之所以選擇這天剃頭。

          一方面民俗日“正月里不剃頭,剃頭死舅”,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頭發已經長長了;另一方面是民間一直有“理發去舊”的說法,二月二又是龍抬頭日,這天剃頭、理發能帶來一年的好運。內蒙古歸綏、河南都將此日剃頭稱作“剃龍頭”。

          二月二節日當中的禁忌事項

          1、女子結婚后,忌在娘家過二月二。

          2、婦女不得在娘家分娩。

          3、女子結婚選女送客和嫁娘忌用孕婦、“回頭”和寡婦。

          4、從春節到二月二不得空鍋。

          5、走親訪友、看望病人忌初一、十五,下午不探望病人。

          6、商店忌說“關門”,晚上關門叫“靠門”。

          2024年龍抬頭是幾月幾日

          2024年龍抬頭具體時間:3月11日,星期一,農歷二月初二。龍抬頭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在農耕文化中,“龍抬頭”標示著陽氣生發,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春耕由此開始。自古以來人們亦將龍抬頭日作為一個祈求風調雨順、驅邪攘災、納祥轉運的日子。

          二月二龍抬頭地區民俗活動

          陜西

          陜西西安地區這一天,一般是外婆(舅家)給外甥(女)送爆米花及餑餑饃。媽媽會前一天炒好齊子豆,準備給家里人。齊子豆是用油、水和面,然后切成小的立方體,再用油炒了。有的地方會把花生和齊子豆一齊炒。

          河北

          二月二在河北,農村早起有挑龍蛋的風俗,天還沒有亮的時候,男主人用水桶從村里的水井里打水,相傳二月二的水井里會有龍蛋,挑回家里以求風調雨順,取吉祥之意。

          邯鄲:吃“龍須面”;“龍耳”、“龍角”(餃子);“龍子”(米飯);“龍拿珠”(混沌面);“食龍頭”(豬頭)。每逢農歷二月初二,磁州附近山村有姑娘們過乞巧節的習俗。這一天,姑娘們可自由結伴,穿上好衣裳,帶好小米、白面、油、鹽及鍋、碗、盆、勺等工具,一起上山野餐,這就是磁州古時流傳下來的"姑娘二月二吃乞巧飯"習俗。

          石家莊:吃麻花,豬頭肉,餃子。那邊是要吃那種面片,石家莊人叫咸食,混著雞蛋和面粉香味的面片香;也有叫菜餅子的,就是把在地窖里藏了一冬天的蘿卜挖出來,切成絲和面和到一起, 烙出來的餅,沾著蒜泥和醋,很多人吃不習慣,不過這么多年的風俗沿襲下來,而且還一直能傳承下去。

          承德:早起煎餅早起煎餅午餃子煎肉片煎魚:二月二炸魚煎肉,這叫“熏蟲兒”。因為二月二正值驚蟄前后,百蟲蠢動,疫病易生,人們祈望用這香味熏醒傳說中的龍鎮住毒蟲,吃豬頭肉。

          北京

          吃春餅:二月二日既然是“龍抬頭”之時,許多食品就與龍牽扯在一起。北京民俗食品,一種烙得很薄的面餅,又稱薄餅。北方地區還時興食用面條、水餃等。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餅,名曰“咬春”。農歷二月初二,這一天北京人也要吃春餅,名曰“吃龍鱗”。春餅比吃烤鴨的薄餅要大,并且有韌性(北京人稱為要有“骨立勁兒”),因為要卷很多菜吃。昔日,吃春餅時講究到盒子鋪去叫“蘇盤”(又稱盒子菜)。吃春餅時,全家圍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餅放在蒸鍋里,隨吃隨拿,為的是吃個熱乎勁兒。若在二月二這一天吃春餅,北京人還講究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吃春餅。

          二月二的風俗和禁忌

          1、剃龍頭

          二月初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農歷的二月初二,無論是走在鄉間集市,還是城里的大街小巷,都會看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許多人都在排隊理發!一為兒童理發,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后出人頭地;大人理發,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2、采龍氣

          早上卯時,卯月的第一個卯日卯時,出門面向東方深吸氣,此為一吉。

          3、擺圍倉

          二月二圍倉是村民勤勞的象征。

          圍倉的圓圈,大套小,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圍單不圍雙。

          圍好倉后,把家中所有的糧食都找出來虔誠地放在倉的中間,還有意撒在倉的外圍,象征著當年的大豐收,糧食已經多得茓子和斗都盛不下了。預祝當年五谷豐登,倉囤盈滿。

          4、吃龍食

          二月二還有吃豬頭肉、啃豬蹄和咬豬耳的習俗,都是象征著日子過得吉祥富足。人們形容龍也是從很多動物身上找到特征,在龍形象里,可以找到蛇、魚、鳳、麟、鹿、馬、牛多種動物的影子。人們用豬頭代替龍頭,也是這個原因。

          5、放龍燈

          一些沿河地區還有“放龍燈”的習俗。不少人家用蘆葦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蠟燭或放上用蘿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時分,放到河里或灣里點燃,為龍照路,借此娛樂同時又傳遞一種美好的祝愿。

          6、開筆禮

          二月初三為文昌誕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該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舉登第。舊俗,兒童在二月二這天行開筆禮,表明開始正式學習。

          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儀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講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贈文房四寶等內容。現在很多地方也恢復了這項活動。

          二月二的禁忌

          1、出嫁女兒,忌在娘家過二月二

          二月二龍抬頭之日不能回娘家的原由,主要是在古代因為小媳婦新婚后,到二月初二的時候便不能住在娘家了,而婆家人為了讓小媳婦早日回婆家而流傳出來的俗話。演變到后來,若是小媳婦一直在娘家住,婆家人會在二月初一就把小媳婦接回家去。按照舊社會的風俗,剛新婚的小媳婦年前年后都必須在婆家伺候公婆與丈夫,到了正月十六以后的日子可以暫時回娘家住,當作是休息日,但只能住到正月底,過了正月必須回家。因為二月二以后就是民間的春耕了,還得下地干活。

          2、不動針線,不用剪刀

          在我國古代,龍被古人看作是神圣的象征。“龍頭銜”這天因此多了些禁忌,以防傷害到蒼龍,影響全年的運氣。婦女們在這一天是禁動動針線和剪刀的,因為蒼龍在這一天會抬頭觀天下,使用帶針帶利刃的東西會刺傷龍眼。

          3、忌說“吃醋”

          在我國中原諸省的方言中,因為“吃醋”都被看作是“妒忌”層面的含義,到了二月二因為本身這個節日就是喜慶的,所以當時人怕小心眼兒影響吉利,于是就把“忌諱”叫做“醋”,而用忌諱就是吃醋的意思。

          4、忌推磨

          這一天忌推磨,以免壓住龍頭。河北新河、山東滕縣都忌當日磨面,怕壓了龍頭。山東東明一帶在二月初一下午就要把磨房打掃干凈。把磨的上下扇支起來,禁止使用。因為當地人認為石磨是龍頭,因此龍頭節就要把龍頭抬起來。一直到現在、盡管磨面不使用石磨了,但到這一天。所有的打面機坊都要停止工作,怕“研爛了龍頭”。

          5、照房梁

          婦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床后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無處藏”。

          6、忌洗衣

          有的地方婦女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


          10817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大连池市| 化隆| 文登市| 内江市| 丹寨县| 青田县| 手游| 宜昌市| 宣汉县| 南投县| 公主岭市| 宜丰县| 莱芜市| 乐山市| 大冶市| 泰顺县| 林甸县| 房山区| 清徐县| 汉阴县| 昭平县| 扬中市| 康平县| 黄龙县| 栖霞市| 海原县| 彝良县| 万荣县| 临沧市| 沭阳县| 呈贡县| 朝阳区| 三门县| 黄梅县| 若尔盖县| 遵化市| 潞城市| 沛县| 石狮市| 怀宁县| 浦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