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網(wǎng) > 節(jié)日知識 >

          二月二龍?zhí)ь^是什么意思

          | 枝寅

          二月二龍?zhí)ь^是什么意思

          龍?zhí)ь^(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jié)”、“農(nóng)事節(jié)”、“春龍節(jié)”,是漢族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龍?zhí)ь^是每年農(nóng)歷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jié),傳說是龍?zhí)ь^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xiāng)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人們慶祝“龍頭節(jié)”,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

          節(jié)日民俗年畫:二月二龍?zhí)ь^ 農(nóng)歷二月初二,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zhí)ь^”的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蘇,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nóng)事活動即將開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zhí)ь^日,亦稱春龍節(jié)。在南方叫踏青節(jié),古稱挑菜節(jié)。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據(jù)資料記載,這句話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nóng)業(yè)節(jié)氣有關(guān)。

          中國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農(nóng)歷“二月二”這天是龍欲升天的日子。從節(jié)氣上說,農(nóng)歷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這是自然規(guī)律,但古人認為這是“龍”的功勞。而且,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龍?zhí)ь^”之說。

          二月二龍?zhí)ь^的節(jié)日寓意

          龍?zhí)ь^,一種說法是指東方青龍七宿的角宿在傍晚剛剛露出地面,龍剛剛露出角,所以叫做龍?zhí)ь^。當然日期是不太準的。但是大概取那個意思吧二月二十農(nóng)歷時間,一般在公歷三月多。這個時候,晚上東方的青龍七宿,剛剛露出地面。

          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jié)。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二月春風以后,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xiàn),故稱“龍?zhí)ь^”。

          “二月二、龍?zhí)ь^”,象征著春回大地、萬物復蘇。那么,“龍”在哪里?它是怎樣“抬頭”的?天文專家對此進行了解釋。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說,與古代西方天文學不同,中國把恒星劃分成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區(qū)。所謂“垣”就是“城墻”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宮;“太微垣”象征行政機構(gòu);“天市垣”象征繁華街市。

          角、亢、氐、房、心、尾、箕角、亢、氐、房、心、尾、箕

          這三垣環(huán)繞著北極星呈三角狀排列。在“三垣”外圍分布著“四象”:東蒼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說,東方的星象如一 條 龍,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鳥,北方的星象如龜和蛇。

          由于地球圍繞太陽公轉(zhuǎn),天空的星象也隨著季節(jié)轉(zhuǎn)換。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蒼龍顯現(xiàn);_,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頭;秋冬之交,朱雀上升。

          蒼龍頭部“角宿”上有兩顆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蒼龍頭上的兩只犄角。“角宿”之后的四顆星是“亢宿”,亢是龍的咽喉,在咽喉下面有四顆星排列成一個簸箕的形狀是“氐宿”,代表著龍爪。龍爪后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別代表了龍的心臟和尾巴。

          二月二龍?zhí)ь^的風俗有哪些

          祭社神

          二月二既是龍?zhí)ь^節(jié)也是土地公的誕辰,“土地誕”也稱“社日節(jié)”。社日分為春社日和秋社日,古時春社是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個戊日。古人認為土生萬物,土地神是廣為敬奉的神靈之一。人們認為土地公管理著五谷的生長和地方的平安,很多地方的百姓都在社日奉祀土地神。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在中國南方地區(qū),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

          吃龍食

          二月二這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北方百姓在這天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面條名曰“吃龍須”,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面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蔥餅叫做“撕龍皮”。有些地方還有吃“龍眼”、“龍須”、“龍舌”、“龍耳”、“龍皮”、“龍子”、“龍蛋”以及吃春餅、吃豬頭肉的習俗。一切均取與龍有關(guān)的象征與寓意。這些都寄托了人們祈龍賜福的強烈愿望。

          采龍氣

          早上卯時,卯月的第一個卯日卯時,出門面向東方深吸氣,此為一吉。

          剃龍頭

          指二月初二理發(fā),兒童理發(fā),叫剃“喜頭”,借龍?zhí)ь^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后出人頭地;大人理發(fā),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起龍船

          古時,龍?zhí)ь^節(jié)是祭祀龍神的日子,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到龍神廟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龍神,祈求龍神興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豐登。龍?zhí)ь^時節(jié)我國部分地區(qū)會有“起龍船”的活動,請龍出水,以及祈求事事順利的心愿。

          使耕牛

          “龍?zhí)ь^”也是農(nóng)村的農(nóng)事節(jié)。農(nóng)諺曰:“二月二龍?zhí)ь^,大家小戶使耕牛”。農(nóng)時春雨貴如油。倘春雨充沛,預示著一年的大豐收。

          開筆寫字

          相傳農(nóng)歷二月初三為文昌誕辰日,舊時這天讓孩子開筆寫字,取龍?zhí)ь^之吉兆,為孩子正衣冠、點朱砂啟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愿孩子長大斷文識字。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是中國傳統(tǒng)中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的啟蒙教育形式。

          引田龍

          每當春龍節(jié)到來,我國部分地區(qū)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里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引龍伏蟲的活動有很多,最有特點是撒灰。撒灰十分講究,灰多選用草木灰,人們自家門口以草木灰撒一條龍到河邊,再用谷糠撒一條龍引到家,意為送走懶(青)龍、引來錢(黃)龍,保佑人財兩旺;從臨街大門外一直撒到廚房灶間,并繞水缸一圈,叫做“引錢龍”;將草木灰撒于門口,攔門辟災;將草木灰撒于墻腳,呈龍蛇狀,以招福祥、避蟲害。陜西富縣一帶還流行撒灰圍莊墻外的做法,也是伏龍驅(qū)蟲的表現(xiàn)。

          放龍燈

          黃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區(qū)還有”放龍燈“的習俗。不少人家用蘆葦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蠟燭或放上用蘿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時分,放到河里或灣里點燃,為龍照路。借此娛樂同時又傳遞一種美好的祝愿。

          敲龍頭

          東北部分地區(qū)在二月二早晨,以長竿擊打房梁,謂之”敲龍頭“。把龍喚醒,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還念著:”二月二,龍?zhí)ь^,大倉滿,小倉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一個個大圓圈,將五谷雜糧放于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預祝當年五谷豐登,倉囤盈滿。擊房梁就是用木棍或者竹竿敲擊房梁,以驚走蛇、蝎等毒蟲,毋使為害。有的地方流行敲擊炕沿,目的與敲擊房梁相同。

          吃豬頭肉

          二月初二吃豬頭肉也有說法。自古以來,供奉祭神總要用豬牛羊三牲,后來簡化為三牲之頭,豬頭即其中之一。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扒豬臉”,經(jīng)過選料、清洗、噴烤、洗泡、醬制等十二道步驟,歷經(jīng)十多個小時的烹飪,才能端上餐桌。“扒豬臉”有三種,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醬汁吃;三是卷煎餅吃。每一種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

          圍糧囤

          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zhí)ь^;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農(nóng)歷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區(qū)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婦從自家鍋灶底下掏一筐燒柴禾余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鐵鏟子鏟些草木灰,人走手搖,在地上畫出一個個圓來。圍倉的圓圈,大套小,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圍單不圍雙。圍好倉后,把家中的糧食虔誠地放在倉的中間,還有意撒在倉的外圍,象征當年的大豐收。

          熏蟲

          古代將自然界中的生物分成毛蟲、羽蟲、介蟲、鱗蟲、人類五大類。毛蟲指披毛獸類,羽蟲指鳥類,介蟲指帶甲殼類,鱗蟲指有鱗之魚和帶翅昆蟲類。龍是鱗蟲之長,龍出則百蟲伏藏。二月初二正是驚蟄前后,百蟲萌動,疾病易生,蟲害也是莊稼的天敵,因此人們引龍伏蟲,希望借龍威鎮(zhèn)伏百蟲,保佑人畜平安,五谷豐登。進入農(nóng)歷二月,天氣漸暖,各種昆蟲開始活動,有些昆蟲對人的健康是有害的,所以二月二這一天,人們紛紛攤烙煎餅、燃燒熏香,希望憑借煙氣驅(qū)走毒蟲。

          龍?zhí)ь^節(jié)的風俗文化

          龍?zhí)ь^節(jié)到來之際,其中包含著人們崇拜龍的思想觀念,認為龍治水影響雨,則莊稼可以有豐收的情況出現(xiàn)。同時,龍?zhí)ь^之日,大人小孩一般都會選擇在這一天理發(fā),意味著剃龍頭來,旨在表現(xiàn)尊貴,吉利的象征。同時這天農(nóng)民大多數(shù)都會吃手搓面條,謂之頂門棍。俗話曰,吃了頂門棍,把門頂住,就可以避免邪祟進入,一年平安順利。同時,在山東,吃炒豆的風俗是不可或缺的情況。百姓人家提前半個月就會了美好多種多樣的廠豆粕,例如蠶豆,青豆,豌豆的。而北方會在這一日吃薄餅,謂之吃龍鱗。多種形式的活動,旨在期望新的一年風調(diào)雨順,萬事順利。

          龍?zhí)ь^日是什么意思

          龍?zhí)ь^,又被叫做春耕節(jié)、農(nóng)事節(jié)、青龍節(jié)、春龍節(jié)等,是在中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龍”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歲仲春卯月(斗指正東)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所以被稱為龍?zhí)ь^。龍?zhí)ь^日在仲春卯月初,“卯”五行屬木,卦象為“震”;九二在臨卦互震里,表示龍離開了潛伏的狀態(tài),已出現(xiàn)于地表上,嶄慢慢呈現(xiàn)出來角,為生發(fā)之大象。在農(nóng)耕文化中,龍?zhí)ь^標示著陽氣生發(fā),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春耕由此開始。自古以來人們也將龍?zhí)ь^日作為一個祈求風調(diào)雨順、驅(qū)邪攘災、納祥轉(zhuǎn)運的絕美日子。

          10706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阳市| 阿勒泰市| 商丘市| 淮滨县| 江源县| 吉隆县| 肃北| 惠州市| 昭通市| 平罗县| 财经| 卓资县| 扎赉特旗| 灯塔市| 偏关县| 彭水| 桃园县| 城固县| 舞钢市| 永修县| 宁夏| 台南市| 西林县| 永定县| 额敏县| 永泰县| 名山县| 正蓝旗| 利川市| 琼中| 嘉兴市| 都匀市| 突泉县| 定陶县| 建水县| 怀来县| 玉田县| 曲周县| 河东区| 嘉峪关市| 平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