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意義是什么
禮敬祖先,親近自然
1、清明節凝聚著民族精神,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抒發人們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
2、掃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清明“墓祭”是傳統春季節俗的綜合與升華。
3、清明節不僅有祭掃、緬懷、追思的主題,也有踏青郊游、愉悅身心的主題,“天人合一”傳統理念在清明節中得到了生動體現。
4、經歷史發展,清明節在唐宋時期融匯了寒食節與上巳節的習俗,雜糅了多地多種民俗為一體,具有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
根據“前三后四”的習俗,從清明節前三天到后四天都是適合上墳的時候,不過也有地方的習俗是“前七后八”。清明上墳在12點以前,上了墳才回來吃飯;十一上墳在吃了中午飯后。也有人說,清明上墳,一般都在清明之前,或者在清明當天燒紙。
有句民諺“早清明,晚十一”,清明祭奠先人越早越好,可以在清明前一周,也就是前七天上墳掃墓。
不要全趕到清明節這一天,另外最好選在上午七點至下午三點前掃墓,這一天陽氣升旺的時間,是我們祭奠先人的最好時間。因為下午三點后陽氣已逐漸消退,陰氣逐漸增長,若是運氣不好的人、身體弱的人在這個時間段,很容易會招惹陰靈纏身給你帶來傷害。
由于每個地方的習俗不一樣,有的地區提前3-4天去掃墓,而有的地區則提前10天掃墓。不過,清明節掃墓盡量提前一些,因為在民間有句諺語是這樣說的“早清明,晚十一”,意思是清明祭奠先人越早越好,可以在清明節前一周至兩周進行,不要全都在清明節這一天進行祭祖掃墓。
新墳和舊墳提前掃墓時間是有所差異的,具體時間如下:
1、新墳提前掃墓時間
新墳指埋葬未超過3年的,笫一次掃墓的時間,選擇在清明節前10天的某一天吉日進行掃墓;笫二次掃墓的時間,選擇在清明節前或當天;笫三次掃墓的時間,選擇在清明節后的10天的某一天吉日。
2、舊墳提前掃墓時間
舊墳指埋葬超過3年的,舊墳掃墓的時間,選擇在清明節前后10天的任意一天,不必選吉日。
需要注意的是,清明節當天掃墓并不是越早越好。需要根據自己情況,最好是在5-7點,即卯時。掃墓并不一定非要在上午進行,一般在上午8時至下午3時之間都可以,只要不是天未亮或者太陽已下山就行。
我國農歷有24個節氣,它以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定為一個節氣或中氣,每個節氣都有一個特定的時刻,而在公歷中,并不固定在某一日期。
清明太陽到達黃經15度時交清明節氣。而地球圍太陽轉動并不是365天的整數,地球繞太陽一周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這樣每隔四年左右就會差下一天,因為這個原因,清明節一般是4月5日,但有時是4月4日,有時還會是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