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一詞出自《漢·曹操·對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意思是老人能夠只因為壽命到頭而終結,這樣遍施恩澤連草木蟲魚都能得到好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于耄耋之年是指多少歲_耄耋之年的解釋,希望你喜歡。
耄耋之年是指多少歲
中國人對于年紀有著很多有趣的稱謂,像弱冠、古稀,都是形容人的不同年齡段。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個復雜的詞——耄耋(mào dié),耄和耋在古代其實是分開來說的,80歲稱之為耄,90歲稱之為耋,所以耄耋之年一般是指那些八 九十歲的老人,多用來指人年事已高,已到晚年。
在博大的中華文化里,漢語文字有著其特別的意義。耄指那些八十歲的人,而耋則指那些九十歲的人,因此耄耋兩字組合在一起的話,大多數說的就是年齡在八 九十的人了。
在不同的年齡段,古人給予它們的稱呼也有所不同。
一周歲還沒有到的孩子被稱為襁褓;
兩歲到三歲的孩子被稱為孩提;
一般幼年的人被稱為總角;
七歲的女孩被稱為髫年;
八歲的男孩被稱為齠年;
一般十歲以下都被稱為黃口;
十二歲的女孩被稱為金釵之年;
十三歲的女孩被稱為豆蔻年華;
十五歲的女孩被稱為及笄之年;
十三歲到十五歲之間的人被稱為齠年;
十六歲的女孩有破瓜年華和碧玉年華之稱;
十五歲到二十歲之間的人被齠年;
二十歲的女生稱為桃李年華;
二十四歲的女生被稱為花信年華;
二十四歲到出嫁前的女生有梅之年之稱;
二十四歲到三十歲的女生有半老徐娘之稱;
年齡為二十歲的男生有弱冠之稱;
年齡為三十歲的男生有而立之年之稱;
年齡為四十歲的男人有不惑之年之稱;
五十歲的人有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等稱呼;
六十歲的人有花甲之年、耳順之年等稱呼;
七十歲的人有古稀之年、致事之年等稱呼;
八十歲的人有杖朝之年之稱;
八十到九十歲的人有耄耋之年之稱;
九十歲的人有鮐背之年之稱;
年齡為一百歲的人有期頤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