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2024年準確時間
2024年雨水節氣時間:公歷2月19日
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每年2月18日前后,太陽黃經達330度時,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雨水節氣時段一般從公歷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
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一般從2月18日或19日開始,太陽黃經達330度時,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雨水節氣一般從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前后,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書》中就有雨水節后“鴻雁來”“草木萌動”等物候記載。
我國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勸。”此節氣,水獺開始捕魚了,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后食的樣子;五天過后,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五天,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隨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從此,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雨水不僅表征降雨的開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氣溫的升高。雨水前,天氣相對來說比較寒冷。雨水后,人們則明顯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開和春滿人間,沁人的氣息激勵著身心。
1.紅棗粥
雨水節氣的時候,中國人傳統的飲食習俗就是喝紅棗粥。因為紅棗補氣補血,而雨水節氣的時候喝紅棗粥可以很好的補充營養,調理身體,所以這個飲食習俗也延續到今天,一到雨水節氣,很多老人都會煮紅棗粥給孩子們喝。
2.薏米赤小豆茯苓茶
雨水節氣空氣濕度比較大,所以人體當中的濕氣比較重,因此在雨水節氣的時候,家家戶戶也會準備好薏米,赤小豆,茯苓,將它們先放在鍋里炒熟,然后再一起放入水中煮水,制作成薏米赤小豆茯苓茶來喝。雨水節氣每天喝點這個茶祛濕又好喝,非常的不錯,這也是雨水節氣大家都會喝的一道茶,趕走身體當中的濕氣。
3.蘿卜絲餅
到了雨水節氣,蘿卜絲餅也是大家都愛吃的傳統美食。將蘿卜切成絲 加入各種調味料腌制一下,然后和上面粉制作成好吃的蘿卜絲餅,放入油鍋當中煎至兩面金黃,吃上去外脆里嫩,透著蘿卜絲的咸鮮,味道特別好。所以一到雨水節氣,家家戶戶都會制作蘿卜絲餅給家人們品嘗。
4.鮮筍
雨水時節鮮筍大量上市,因此鮮筍自然也是在這個時節不可或缺的美食。一到雨水時節,大家都會用鮮筍制作各種美食,比如鮮筍燉雞,鮮筍咸排湯,油燜鮮筍等等,或者直接把鮮筍切成片或者曬制成鮮筍干,又脆又鮮,是這個時節不可多得的美食之一。
不要過早減冬衣
需要提醒的是,大眾不要過早減去外衣,應多捂一段時間,以緩慢調整身體的陰陽平衡,適應新的氣候條件。
保暖的重點在腿腳
在初春乍暖還寒的時節,更要將保暖的重心放在下身上。腿腳的保暖工作做好了,才能防止春季疾病的入侵。
與其上身穿厚厚的大衣、羽絨服,下身的衣褲鞋襪卻過于單薄,不如加強腿和腳的保暖,遵循“下厚上薄”的穿衣原則,尤其是老年人更不能把下身衣服減得太多。
年老體弱者少用冷水
按中國五行學說,水對應腎,腎主骨。盡管養生道上有種說法,稱常年用冷水洗臉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但在雨水時節,年老體弱者若用冷水洗臉、洗手,濕寒很容易侵入關節,加之沒有充足的陽氣驅寒于外,濕寒滯留在手上,就容易酸痛,重則變形,濕寒滯留在頭上就容易出現疼痛等癥狀。
另外,在春季時期,濕冷猶存,洗頭后應該及時用風筒吹干。否則,水濕留于發際再變涼,很容易使濕寒聚于頭,由表及里深入顱內,導致頭痛。
1、《初春小雨》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2、《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3、《臨安春雨初霽》
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4、《春游湖》
徐俯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