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屬于冬天的節氣,在小寒的時候,人們會有一些節氣的慶祝活動,那么小寒節氣的含義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小寒節氣的含義有什么,歡迎大家查閱!
小寒節氣的含義有什么
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俗話說,“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節氣內。但這只是一般規律,少數年份大寒也可能比小寒冷。
古時候對小寒非常重視,例如到了小寒時節,北方人就會吃煮菜,主要是一些偏暖性的食物。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已經慢慢淡化了,不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是要注意適當的養生保暖。
而到了小寒的時候,也將接近一年的尾聲了,這個時候的年味也變的濃很多了。大家已經差不多在準備過年要用的東西了,大街小巷也能夠聽到喜氣洋洋的新年歌,而小商小販也開始賣起了各種各樣的年貨了。
古人在意小寒,還因為這個節氣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小寒到了,寒冬臘月也就來了,此時古人特別注意保暖和保健。小寒后冬天的棉衣全都會上身,牲畜也要加料,“人到小寒衣滿身,牛到大寒草滿欄。”
1、不同區域溫度大幅下降
小寒時北京的平均氣溫一般在一5℃上下,極端最低溫度在—15℃以下;東北北部地區,這時的平均氣溫在—30℃左右,極端最低氣溫可低達—50℃以下,午后最高氣溫平均也不過—20℃。黑龍江、內蒙古和新疆45°N以北的地區及藏北高原,平均氣溫在—20℃上下,40°N附近的河套以西地區平均氣溫在—10℃上下。到秦嶺一線平均氣溫則在0℃左右,此線以南已經沒有季節性的凍土,冬作物也沒有明顯的越冬期。江南地區平均氣溫一般在5℃上下,雖然田野里仍是充滿生機,但亦時有冷空氣南下,造成一定危害。
2、冷空氣南下,大風降溫頻繁
小寒節氣,東亞大槽發展得最為強大和穩定,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也達到最為強大且穩定,西風槽脊尺度達到最大,并配合最強的西風強度。小寒節氣冷空氣降溫過程頻繁,但達到寒潮標準的并不多。不過天氣并不完全靠節氣掌控,小寒冷不冷,關鍵還要看冷空氣的聲勢大不大。
按順序小寒是24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也是臘月迎春中的一個節氣。小寒時,太陽視運行到黃經285度,時值公歷1月5日或6日,它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小寒的意思是天氣已經很冷,我國大部分地區小寒和大寒期間一般都是最冷的時期,“小寒”一過,就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天了。小寒的特點是:天漸寒,尚未大冷。隆冬“三九”也基本上處于本節氣內,因此有“小寒勝大寒”之說。
“小寒、大寒凍作一團”和“街上走走,金錢丟手”兩句古代民間諺語,都是形容這一節氣的寒冷。同時這時正值“三九”前后,俗話說“冷在三九”。這是因為在上一個節令冬至時,地表得到太陽光、熱最少,但還有土壤深層的熱量補充,所以還不是全年最冷的時候。
等到冬至過后,也是到“三九”前后,土壤深層的熱量也消耗殆盡,盡管得到太陽光、熱稍有增加,仍入不敷出,于是便出現全年的最低溫度,在此節氣時,我國大部分地區已進入嚴寒時期,土壤凍結,河流封凍,加之北方冷空氣不斷南下,天氣寒冷,人們叫做“數九寒天”。在我國南方雖然沒有北方峻冷凜冽,但是氣溫亦明顯下降。在南方最寒冷的時候是小寒及雨水和驚蟄之間這兩個時段。小寒時是干冷,而雨水后是濕冷。
這里的小寒,可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哦。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冬季的第5個節氣,干支歷子月的結束與丑月的起始。斗指子;太陽黃經為285°;于每年公歷1月5-7日交節。冷氣積久而寒,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它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小寒節氣的特點就是寒冷,所以這段時間,大家要做好御寒保暖的工作,避免寒氣侵襲。
有些人可能會疑惑,小寒為什么是最冷的時候?小寒時節,太陽直射點還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熱量還處于散失的狀態,白天吸收的熱量還是少于夜晚釋放的熱量,因此北半球的氣溫還在持續降低。冬至之后,冷空氣頻繁南下,氣溫持續降低,溫度在一年的小寒、大寒之際降到最低。民諺:“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冷到抖”,這說明了小寒節氣的寒冷程度。根據我國長期以來的氣象記錄,在北方地區小寒節氣比大寒節氣更冷,在北方有“小寒勝大寒”一說;但對于南方部分地區,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所以小寒是不是最冷的,具體也要看當地的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