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在找立冬家鄉習俗的資料,那就對了,小編精心整理這篇立冬家鄉習俗文章,應該可以解答你的疑惑,更多立冬家鄉習俗相關的資料,可以右上角搜索。
立冬家鄉有哪些習俗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九個節氣,也是冬季的起始。斗柄指向西北,太陽黃經達225°,于每年公歷11月7-8日之間交節。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意味著生氣開始閉蓄,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狀態。其氣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陰雨寒凍的冬季氣候過渡。
立冬節氣,在古代被視為祭祖的時刻,民間儀式感極強。在周代,立冬這天,天子要親自出京去祈求上天賜予豐收,稱為“迎冬”。漢代時,立冬這天要舉行祭祖的儀式,并令官員、百姓到郊外朝拜敬神。魏晉時期,立冬這天要舉行祭祖的儀式,并前往長安城南的“灞水”上設立了“橋”,讓老百姓祭祖。唐朝時,民間有向屋外拋撒草木灰防止霜凍的習俗。而立冬這天應遵守的戒律,則有朝廷官員早晨不出門,民間百姓要為父母祭墓等。
立冬習俗有:
1.賀冬:周代曾有“天子率三公九卿迎冬于北郊日祈寒”之禮俗。
2.拜冬:漢代時,民間以立冬日“迎冬”“祭冬神”作為節日,稱為“交冬”。
3.食冬:立冬與立夏、立春、立秋合稱四立,古時稱為“四仲”。古代天子要在這天前往郊外舉行迎冬的儀式。
4.貼冬:古時此日要在各家各戶的門上粘貼添歲聯和福字。
5.燒番薯:在臺灣地區流行一種說法,“立冬吃番薯,不會生肺病”,因為番薯富含淀粉,吃后可補氣強腎,使人有體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