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網 > 民俗百科 > 民俗風俗 >

          驚蟄的由來和禁忌

          | 梓炫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驚蟄時節,春雷始鳴,春雨萌動,動物們開始出來活動,給人呈現一種萬物復蘇的景象。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驚蟄的由來和禁忌,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驚蟄的由來和禁忌

          驚蟄的由來

          “蟄”就是蟄伏(藏)的意思,冬天的時候小蟲子在土地里或者保暖隱蔽的地方藏著,就和冬眠一樣,到了春季,大約進入三月份,它們就會逐漸蘇醒,從土地里鉆出來了,這樣就有了驚蟄,大致就是這樣的一個節氣。

          驚蟄是二十節氣節氣中一年開始的第三個節氣,今天就是驚蟄。到了這個節氣就代表天氣回暖,有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蟲之說。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使它們結束冬眠,來到外面。

          驚蟄一過,萬物復蘇,春回大地。這時桃花紅、李花白,鳥兒嗚叫,很多農耕地區將要進入了春耕。在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候,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使我們的大自然充滿生機勃勃的節點。

          在民間有的地方還有,過驚蟄的一些民俗,像有的地方驚蟄吃梨,當然幾乎所有的民俗或習慣,勤勞的人民都賦予了它們美好的傳說。在小編的家鄉到了驚蟄則是吃崩豆,就是用小鐵鍋干炒一些黃豆來吃,是不是很奇葩。當然也有的地方會在驚蟄這天做某種特定的事情的習慣。

          還有些地方在驚蟄流傳“打小人”的習俗。驚蟄是二月份的開始,春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霉味。

          由此每年驚蟄那天,那些有這個習俗的地方便會出現一個好玩的場面,有些婦人一邊用木拖鞋拍打紙公仔。

          驚蟄的禁忌

          1、“祭白虎”在古代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制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后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2、“打小人”一般在三叉路口、橋底、路旁、山邊等陰暗的地方進行,相傳這樣的地方煞氣大,較易招惹鬼神,克制小人。雖然打小人在平時也可以進行,但在驚蟄這天打小人,具有特別的寓意,據說效果也最好。因為驚蟄的時候,害蟲益蟲雖然都出來活動了,但這時他們的力量還比較弱小,沒形成氣候,比較好打。小人也一樣,在小人未成氣候之前給予迎頭痛擊,可以起到壓制小人、打擊小人,讓小人遠離的作用。

          3、驚蟄前后“禁訂婚,結婚忌”,傳說雷公經常出門行事,不時雷聲轟隆,所以這個時期是禁止人間辦婚事。若有違者,就要受雷公處罰,婚事會辦得不順當,家庭將會欠美滿。因此,為了忌諱,這期間一般不相親,不訂婚,不結婚。

          驚蟄的特點

          “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艷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農家無閑。可謂左河水“一聲霹靂醒蛇蟲,幾陣瀟瀟染紫紅。九九江南風送暖,融融翠野啟春耕。”之云。這時,我國除東北、西北地區仍是銀妝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其他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升到0℃以上,華北地區日平均氣溫為3—6℃,沿江江南地區為8℃以上,而西南和華南已達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春雷驚百蟲”,溫暖的氣候條件利于多種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田間雜草也相繼萌發,應及時搞好病蟲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開,豬瘟來”,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視了。這時,氣溫回升較快,長江流域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常年雨水、驚蟄亦可聞春雷初鳴;而華北西北部除了個別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聲,為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雷暴開始最晚的地區。

          每年公歷的3月5日左右為驚蟄。二十四節氣之一。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鉆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動物被雷震蘇醒出來活動。“驚蟄”節氣日,地球已經達到太陽黃經345度,一般在每年3月4日——7日。

          驚蟄節氣正處乍寒乍暖之際,根據冷暖預測后期天氣的諺語有:“冷驚蟄,暖春分”等。驚蟄節的風也有用來作預測后期天氣的依據。如“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

          驚蟄注意事項

          穿著

          驚蟄時節天氣會漸漸變暖,不過驚蟄的時候晝夜溫差很大,并且在驚蟄前后,多發“倒春寒”的現象,尤其是在陰雨綿綿的日子,暴露在外的肢體非常容易會引發局部麻木、酸痛等癥,長時間下去就會引發關節炎。所以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以“捂”為主。

          食物

          驚蟄可以說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一個不講究“補”的節氣,而講究“防”的節氣。所以在驚蟄前后,天氣逐漸轉暖,飲食方面,大家應該要以清淡溫和為主,并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這樣會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在驚蟄這天民間講究吃梨,吃梨助益脾氣,以增強體質抵御病菌的侵襲。

          在日常飲食和養生方面,這里建議多吃一些含高植物蛋白、維生素多的清淡食物。例如:春筍、菠菜、苦瓜、山藥、蓮子、銀耳等等。

          保肝防病

          驚蟄時,保養肝氣十分重要。中醫認為春季屬肝,肝臟與草木相似,草木在春季萌發、生長,肝膽經脈也在春季為活躍。如果在春季沒養好肝氣,肝臟功能或會失常,導致身體氣血運行紊亂,進而影響到其他臟腑器官。也有養生專家指出:“春季肝風、肝火妄動,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以及高血壓病,肝炎、肝硬化等肝病常會在春季復發或加重。”

          驚蟄的習俗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

          驚蟄吃梨

          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驚蟄吃梨源于何時,無跡可尋,但祁縣民間卻有著一則代代相傳的故事。今日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后來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離家創業”之意,再后來驚蟄日也吃梨,亦有“努力榮祖”之念。

          蒙鼓皮

          驚蟄是雷聲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

          抒發內心不忿

          很多人都將“打小人”神化,其實此純粹是民間習俗而已,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透過拍打代表對頭人的紙公仔,驅趕身邊的小人瘟神,宣泄內心的不滿。打小人的目的,就是要希望他們知難而退及抒發個人內心的不忿。

          養生

          驚蟄過后萬物復蘇,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同時卻也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

          從飲食方面來看,驚蟄時節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可多食鴨血、菠菜、蘆薈、水蘿卜、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藥、蓮子、銀耳等食物。

          1024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安市| 金乡县| 盐亭县| 峡江县| 黑河市| 女性| 嘉义县| 会东县| 洪湖市| 岐山县| 三明市| 大竹县| 临潭县| 金山区| 普定县| 洪雅县| 壶关县| 绍兴县| 龙海市| 抚州市| 嘉定区| 西青区| 元江| 铜山县| 永定县| 南和县| 湾仔区| 大渡口区| 资溪县| 乌兰察布市| 伊金霍洛旗| 葵青区| 孝感市| 肥城市| 兰坪| 乾安县| 年辖:市辖区| 响水县| 都匀市| 观塘区| 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