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后一個重要節令。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元宵節要吃元宵的寓意,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元宵節為什么要吃元宵
1、象征團圓
吃元宵是一個古老的傳統習俗,元宵的形狀十分的圓潤,所以吃元宵也意喻著團團圓圓、平平安安,有團圓美滿之意。所以在元宵節吃元宵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愿。
2、補益身體
元宵是用糯米研磨成粉末制作而成的,而糯米性平、味甘,有健脾開胃、補虛調血、益氣止瀉、生津潤燥的作用,同時糯米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以及鐵、鈣、磷等多種礦物質成分,食用后能起到一定補益身體的作用。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點彩燈織起來打它們,有一只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云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
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里張燈結彩、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1、忌丟失財物
在中國的一些傳統觀念里認為,如果在小正月這天丟失了財物,可能會影響一整年的財運,因此建議大家在元宵節出門時,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財物和貴重物品哦。
2、忌洗頭發剪頭發
在老一輩的舊思想里認為,正月十五這一天是不宜剪頭發和洗頭發的,為什么呢?
據說人們認為剪頭發的“發”和發財的“發”是同一個字,如果在正月十五這一天剪頭發可能會剪掉一整年的財運,如果在這一天洗頭發,可能就會將自己的財運給洗掉了。
3、忌空米缸
由于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具有喜慶吉祥的寓意,因此人們會在這一天開始之前,將家里的米缸裝的滿滿的,這樣預示著一整年都不會斷糧。
因為在古代時,很多人都生活的非常艱辛,經常吃不飽穿不暖,在元宵節開始之前將家里的米缸裝滿,其實是寄予了人們希望新的一年能夠吃飽穿暖衣食無憂的美好愿望。
4、忌借錢給別人
每當到了正月十五的時候,很多老人都會說這一天一定不要借錢給別人,因為他們認為如果在正月十五這一天借錢給別人,會同時將自己的財運借出去了。
因此每到正月十五元宵節,不管是關系多么親近的親朋好友,建議大家盡量避免在這一天借錢給別人。
1、湯圓
在我國南方地區,不只是元宵節,哪怕大年三十、春節,湯圓也是必吃美食。傳統的湯圓以馥香軟糯的糯米面為皮,包入花生、黑芝麻等甜蜜餡料,軟糯清甜、馥香怡人,是南方地區最著名的地方特色小吃之一。近些年,隨著湯圓的發展,這種地方特色美食已經成為了全國人民過元宵節的必吃美食。而且,種類也更豐富多彩、形形色色:有水晶湯圓、彩色湯圓、肉餡咸味湯圓等,餡料更豐富、色彩更絢爛,讓人大開眼界、大飽口福。
2、元宵
可能很多人認為,湯圓與元宵是一種小吃,只是南北方不同的叫法罷了,這樣認為就大錯特錯了。湯圓與元宵可不只是南北方的地域差異,還有個頭、制作方法等很多區別。湯圓一般是用糯米皮包入餡料,然后在手心里團啊團;元宵則是先形成方形固態餡料,然后在糯米粉里面滾啊滾。也可以這樣理解,南方包湯圓,北方滾元宵。一般湯圓個頭較大,而元宵則個頭較小。
3、餃子
在過去,我國北方地區元宵節吃什么傳統美食呢?當然不是湯圓了,“好吃莫過餃子”,在北方人眼中什么也抵不過一頓餃子,過元宵節亦是如此。一般在元宵節這天,北方地區每家每戶都要包餃子吃,俗稱“過十五”。在我國南北方交界地區,則是餃子、湯圓都要吃,在民間也一直有“十五扁、十六圓,一天吃餃子,一天包湯圓”的說法。
4、元宵油茶
我國有些山區,則有“十五打油茶,十六捏扁食”的說法,扁食指的就是水餃,而打油茶則是類似于一種加了菜、水果的咸粥或甜粥類面食小吃。過年期間,人們天天大魚大肉,到了元宵節,估計沒有什么比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油茶更讓人心曠神怡的了。好喝又暖胃,特別是過年期間容易上火、厭食,吃飯沒胃口,看什么也膩,這時候一碗油茶是最治愈的。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
2.送花燈
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表示希望女兒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愿女兒孕期平安。
3.耍龍燈
龍是中華的圖騰,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龍燈,載歌載舞的喜氣氛圍,流傳于很多的地方。
4.舞獅子
獅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為瑞獸,象征著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托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愿。
5.猜燈謎
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
6.踩高蹺
踩高蹺,是漢族傳統民俗活動之一。踩高蹺俗稱縛柴腳,亦稱“高蹺”、“踏高蹺”、“扎高腳”、“走高腿”,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寓意“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