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網 > 節日知識 >

          關于春聯的傳說故事

          | 婉玲

          農歷過年前,要把一切該準備的東西都準備好,比如最傳統的春節習俗貼對聯就一定要在年前弄好。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關于春聯的傳說故事,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關于春聯的傳說故事

          關于春聯的傳說故事:傳說一

          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有一個叫鬼域的地方,這個地方有一顆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上有一只金雞。金雞在每個清晨會長鳴,這時候夜晚在外游蕩的鬼必定要回鬼域。

          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方向,門邊站著兩位神人,名叫神荼、郁壘。這兩位神的人物是每天去住那些做了傷天害理的鬼綁起來送去喂老虎。于是民間就會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己家的門口來辟邪。

          后來,刻桃木比較復雜,所以人們就干脆直接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后來就被叫做“桃符”。

          關于春聯的傳說故事:傳說二

          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

          人和"年"斗爭了很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于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里,"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

          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彩,飲酒擺宴,慶祝勝利。為了紀念這次勝利,以后每到冬天的這個時間,家家戶戶都貼紅紙對聯在門上。

          過年為什么貼對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于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

          春聯的由來

          春聯一開始不稱“春聯”,而叫“桃符”。據說貼桃符的起源很早,當時貼“桃符”是為了用來驅除妖魔鬼怪。傳說,古代有一種極其兇殘的怪獸,經常作惡,危害百姓,卻又沒有什么東西可以降住它。后來,有兩位專門除妖的神仙,他們用桃枝降住了怪獸。于是,民間便傳出,直呼偶在門上掛上刻有兩位神仙名字的桃枝,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后來,這樣的桃枝被稱為“桃符”,“桃符”便流行下來了。

          在五代十國時期,桃符演變成了春聯。據記載,當時后蜀主孟昶讓張遜在桃木上題詞,他寫完之后,孟昶覺得不對仗,便又寫道:“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這是中國第一幅春聯,而在當時還被成為桃符。后來紙張的出現,桃木換成了紅紙。春聯真正的出現是在明朝朱元璋時期,當時,朱元璋要求家家戶戶貼春聯,于是大街小巷處處貼滿了春聯。

          貼春聯的意義

          為春節增添喜氣的氣氛。春聯都是紅底黑字或者紅底金字,加之各種紋飾,符合新春的喜慶和歡樂,為春節增添了喜慶的氣氛。

          表達美好的祝愿和愿景。春聯中的紋飾,如魚,寓意年年有余;美好的語言,如“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等美好的祝福語表達了人們對來年的美好渴望。

          民間說法有避兇免難的作用 。這一說法來源于“年獸”的傳說,據說年獸怕紅,于是每年除夕家家戶戶貼對聯,就是為了驅除年獸,因此貼對聯的習俗流傳至今,表達了人們避兇免難的愿望。

          88338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山县| 剑阁县| 冷水江市| 千阳县| 阿尔山市| 清涧县| 岳阳县| 岳普湖县| 平谷区| 烟台市| 沂水县| 滕州市| 嘉鱼县| 仁化县| 新郑市| 平邑县| 连江县| 铜陵市| 二连浩特市| 冕宁县| 马鞍山市| 富裕县| 肇州县| 维西| 枣庄市| 金平| 新密市| 玉屏| 石城县| 湘西| 彰武县| 广州市| 门源| 武夷山市| 通海县| 库车县| 龙江县| 桑植县| 正安县| 时尚| 怀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