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在我國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節日,而在春節的時候人們也會貼福字,貼對聯,那么2024年春節貼福字的意義是什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春節貼福字有什么意義(詳情),歡迎參閱。
春節貼福字有什么意義
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
“福”字含有四種意思:一是“壽”,即長壽,長命百歲;二是“富貴”,即財多物豐;三是“康寧”,即健康無疾患;四是“德厚”,即德善有道。
還有其它三種意義一是“順”,新年伊始貼福字,祈求在新的一年里能一順百順,諸事如意,吉祥并臻。二是“保佑”,貼上福字能求得保佑,逢兇化吉,遇難呈祥。三是“創造幸福”,貼上福字是告誡家庭成員,在新的一年里,全家人要團結一致,同心協力,創造一個幸福家庭。
我國傳統位理學民俗中確有倒貼福字的說法,取其“倒”和“到”的諧音,意為“福到”了。民俗傳統中,倒貼福字主要在兩種地方。
福字倒貼的地方一般是水缸,垃圾箱,和家里的箱柜。
第一種地方:在水缸和垃圾箱上,由于水缸和垃圾箱里的東西要從里邊倒出來。為了避諱把家里的福氣倒掉,便倒貼福字。這種作法是巧妙地利用“倒”字的同音字“到”,用“福至”來抵消“福去”,用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種地方:在屋內的柜子上。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貼福字,表示福氣(也是財氣)會一直來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鄭博士特別提醒朋友們,還有下面機種情況下要將福字倒貼:
1、如果一年中家中有人不幸亡故、或者其他災難出現,比如失火、車禍等,希望轉運的朋友可以將福字倒貼;
2、舊社會為了討口彩故意將福字倒貼,具體情形是這樣的:
家中有才認識字的小兒,家人就故意將福字倒貼,喚過小兒問:咱們家福字帖得對不對?小兒說出“福倒(到)了”的話,可得糖果一枚;如小兒不幸說錯,大人將從口袋里掏出預先準備好的草紙,掏出草紙,將小兒嘴巴擦上一擦。寓意:剛才那句話不是嘴講的,不算!而且,事后立刻將“福”字正回來;
由此可知,“福”字堂而皇之,在大庭廣眾之下倒著貼,實在是無知之至。
不是說所有福字都要這么貼,尤其是大門上。大門上的福字,從來都是正貼。大門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納福”之意,而且大門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種莊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貼的福字,須鄭重不阿,端莊大方,故應正貼。
馮驥才如是說:“像時下這樣,把大門上的福字翻倒過來,則必頭重腳輕,不恭不正,有失滑稽,有悖于中‘門文化’與‘年文化’的精神。倘以隨意倒貼為趣事,豈不過于輕率和粗糙地對待我們自己的民俗文化了?”
也有人考證:“福”字倒貼的習俗來自清代恭親王府。據傳故事是這樣的:
某年春節前夕,大管家為討主子歡心,照例寫了許多個“福”字讓人貼于庫房和王府大門上,有個家人因不識字,誤將大門上的“福”字貼倒了。為此,恭親王福晉十分惱火,多虧大管家能言善辯,跪在地上奴顏婢膝地說:“奴才常聽人說,恭親王壽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慶之兆。”福晉聽罷心想,怪不得過往行人都說恭親王府福到(倒)了,吉語說千遍,金銀增萬貫,一高興,便重賞了管家和那個貼倒福的家人。事后,倒貼“福”字之俗就由達官府第傳入百姓人家,并都愿過往行人或頑童念叨幾句:“福到了,福到了!”
“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都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于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
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只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璋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于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傳說春節貼福字的由來是與朱元璋有關系,其實貼福字在中國流傳已久了。
福文化是中國最古老的傳統文化。究竟何為“福”?抽象的說:福是人們根據自身渴求,對物質,精神及平安健康狀態的綜合性追求或對某一方面或兩方面的追求。人們是如此地祈盼“福”,以至于希望能將福文化滲入到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去。“福”文化在民間的表現除了貼各式各樣的“福”字外,還體現在充斥整個工藝品市場的各類祈福納吉的吉祥物,最受歡迎的有福壽雙全、五福捧壽、金瓶送福等。
新年春節期間,民間家家戶戶都要在自己的門上、屋里甚至箱柜等處,貼上一個“福”字,俗說招來好福氣。貼福字的習俗,相傳明朝;倒貼福字是源于清代的恭王府,都各有說法。“倒”與“到”同音,“倒福”取其意是“福到了”。所以當今貼的“福”字中,你會看到有“正福和”倒福“兩種斗方體式。貼福字的時間應該截止在年三十中午之前,不可在年三十太陽落下之后貼。而貼的順序是從外往里貼,先貼迎門福,再貼門福,以此類推,最后一個才貼倒福,意味著一年的福氣都從外面流進來了。
另外貼福字的講究就是要注意倒福斗方,要坐北朝南貼在門廳的正前方,這叫”福入廳堂“,但一家只可貼一個。正福斗方是坐東面西貼,意味著”福如東海“,一屋只能貼一個。有的把倒福貼在大門和大門外,都是由于不懂講究所致。該處福字必須為正福,何處貼什么樣的福字都有分類和講究的,不可隨心所欲亂貼。
傳統節日儀式與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底蘊。歲節`(年節)是中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歷史發展中,雜糅了多地多種民俗為一體,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這些活動,可大體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奉祀神靈,以應天時;崇宗敬祖,維護親情;驅邪祛惡,以求平安;休閑娛樂,放松心情。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攘災、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