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是干什么的節日?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并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除了祭祖的意義外,重陽節還代表著思念、團聚,現在也代表了感恩、敬老。今天小編整理了重陽節是干什么的節日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重陽節是干什么的節日
重陽節自古以來就有登高望遠、賞菊吟秋的習俗。倡導全社會樹立敬祖、敬老、孝道、感恩的風氣。作為傳統節日重陽節,它凝聚了中華民族千秋萬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濃濃情思。
重陽節的美好寓意主要是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兩方面。古時候人們認為九九重陽是非常吉祥的日子,民間在重陽節期間有登高祈福、秋游賞菊、插茱萸、拜神祭祖等習俗,傳承至今。
1、登高
九月初九,故鄉的親人都在登高、插茱萸,唯有詩人一個人在異鄉、獨自寂寞獨自愁,他才分外懷念故土和親人。
每逢九月初九,全家要登高望遠,也就是到野外去登山。原意是為了避災,人們要離開平時的生活環境,盡量到高處去,躲避兇氣的降臨,以此保佑平安。相傳古時曾有一家人在九月九日佩戴茱萸登山,回來后發現家中牲畜皆亡,唯有登高遠走的家人無恙。流傳下來,上至帝后、下至民間,都會在重陽節這一天登高望遠。
2、插茱萸
還有一個重要的儀式是在頭上插茱萸,茱萸是一種中草藥,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并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遙望兄弟登高日,遍插茱萸少一人”,記的就是全家在重陽節登高插茱萸的活動。
3、賞菊
重陽節,草木黃落,群芳凋謝,此時只有菊花,傲然盛開,獨領風騷。所以菊花不單是植物四君子之一,更是重陽節的主角。除了賞花,重陽節還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 “吉祥酒”。唐代詩人孟浩然寫到“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與友人把盞賞菊、共話重陽。而在陶淵明的心中,菊花是一種隱逸出世的人格形象,在《飲酒》詩里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東籬下的菊花,是他遠離功名利祿,回歸田園生活的淳樸初心。
4、吃花糕
重陽節的飲食之風,除了飲菊花酒之外,最有名的就是吃花糕。據《西京雜記》載,漢代時已有九月九日吃糕的習俗。糕與高同音,“吃糕”代表“登高”,有步步高升之意。花糕也叫重陽糕,以米粉、豆粉等為原料,發酵,點綴以棗、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五顏六色,香甜可口。
重陽節的意義是寄托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近代,九月初九被賦予了敬老節的新含義。因“九”是數字中的最大數,九,是久長久遠的諧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陽,含有長長久久、長壽尊貴的隱喻在里面。在民俗觀念中,又因“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且“九九”與“久久”同音,所以賦予有天長地久、生命長久的含義、寄托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
1、重陽晴,一冬晴;重陽陰,一冬冰
這是古人經過多年發現的規律,用現代科學可以解釋:在深秋季節,北方冷空氣南下,冷高壓控制了大片地區,如果重陽節時期不下雨,說明冷高壓的強度過大,不利于降雨,容易形成干旱的氣候現象。
2、吃了重陽糕,夏衣就打包
過了重陽節以后天就越來越冷,夏衣就不能穿了,就打包放起來了!所以那些愛美的小伙伴注意啦,該穿秋褲穿秋褲,該穿長襪穿長襪啦!!
3、吃了重陽飯,不見單衣漢
每年的重陽節,差不多在“寒露”“霜降”前后。暖空氣逐漸衰退,北方冷空氣長驅直入我國,而每年的秋天總有幾場雨,秋雨以及秋風會帶來降溫,氣溫逐漸降低,所以造成了“吃了重陽飯,不見單衣漢”的現象。
4、大雁不過九月九
每年大雁要去南方過冬,作為候鳥,它們有著非常敏銳的生物鐘,如果你這兩天去登山,幸運的話,應該還是可以看到南飛的大雁。
相傳,重陽節是為了紀念桓景為民除瘟魔的。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畢命。病愈之后,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
桓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于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桓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桓景廢寢忘食苦練,終于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桓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他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讓他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桓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后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