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水節的寓意
潑水節期間人們會相互潑水來消除煩惱,人們在相互潑水的快樂之中也確實能讓人們忘記眼前的煩惱。對于性格內斂的緬甸人來說,潑水節無疑是個“狂歡節”。公司放假,商店停業,忘記工作,拋開煩惱,所有人都沉浸在完全放松的歡樂氣氛中。4月的東南亞實在是太熱了。每年四五月份的許多地區酷暑難耐,氣溫達到約40攝氏度。政府氣象部門不斷發布高溫預警,勸告人們不要在上午11點至下午1點之間出門,否則容易被紫外線曬傷。 潑水節給人們創造了一個“清涼世界”。年輕人站在潑水臺上,手持高壓水管,向臺下過往的敞篷小貨車和行人噴水。臺上的人們噴得不亦樂乎;臺下則是人山人海,載歌載舞,盡情享受“漫天飛雨”。所以說,潑水是潑水節的最重要的慶祝方式之一。
1.潑水節潑水的時間其實有講究的,一般是中午12點以后,到晚上6點以前,其余時間一律不潑水。 2.潑水時請不要潑老人,孩子,孕婦及開車的人。在潑水節期間為了自己和小寶寶的安全孕婦就不要出門了。小朋友想潑水的話,要在家長的保護之下方可出門潑水。 3.不要穿太薄太暴露的衣服,以免被潑濕后影響形象。穿得太厚也不方便,衣服潑濕冷不容易干。 4.女士不要到人流量非常大的地方潑水,以免有些人乘機占便宜。以前也有過衣服當場被扒的情況發生,在狂歡的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5.潑水節期間太陽可是很毒的,大家要注意做好防曬工作。
文潑:比較傳統的方式,用木盆裝滿清水,再用枝椏沾著水輕輕潑在別人身上。傣家人到井里取來干凈的水,事先會盛放一些鮮花諸如緬桂花等,讓水有香味,然后到寺廟里去"賧佛",之后再用這些帶有芳香的水給佛像清洗身上的灰塵,之后大家互相用小樹枝(諸如九里香樹枝)蘸取小盆里的香花水,首先向德高或年長者身上輕輕灑去,再互相幫助向自己想要祝福的人身上灑去。以示新的一年,給對方最真誠和美好的祝愿。
武潑:用木盆裝滿水,把一盆直接全部潑出去。在潑水節中誰被潑的水越多,象征著該年誰最幸福,也表達了傣族人民希望彼此平安幸福的寓意。
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于公歷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歷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尼瑪”,意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1、文潑:比較傳統的方式,用木盆裝滿清水,再用枝椏沾著水輕輕潑在別人身上。傣家人到井里取來干凈的水,事先會盛放一些鮮花諸如緬桂花等,讓水有香味,然后到寺廟里去賧佛,之后再用這些帶有芳香的水給佛像清洗身上的灰塵,之后大家互相用小樹枝(諸如九里香樹枝)蘸取小盆里的香花水,首先向德高或年長者身上輕輕灑去,再互相幫助向自己想要祝福的人身上灑去。以示新的一年,給對方最真誠和美好的祝愿。
2、武潑:用木盆裝滿水,把一盆直接全部潑出去。在潑水節中誰被潑的水越多,象征著該年誰最幸福,也表達了傣族人民希望彼此平安幸福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