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元宵佳節的臨近,你知道正月十五有哪些風俗習慣嗎?其實元宵節的習俗遠遠不止吃湯圓這樣簡單,一些元宵節的傳統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今天我們就送上元宵節的由來和風俗介紹,將元宵節的傳統攤開在你面前。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元宵節的來歷和習俗。
元宵節的來歷和習俗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習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源于民間開燈祈福古俗。開燈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開始“試燈”,十五日夜為“正燈”,民間要點燈盞,又稱“送燈盞”,以進行祭神祈?;顒?。
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于形成元宵節習俗也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漢明帝永平年間,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后來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
南北朝時,元宵張燈漸成風氣。唐朝時,中外文化交流更為密切,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于是遍布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
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
0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
雖然食品不同,但是寓意都是一樣的。天上月圓,人間團圓。
對于中國人來說,沒有比團圓更重要的事了。
萬家燈火,月色嬋娟。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著圓滾滾的元宵(湯圓)。
祝愿一年團團圓圓,和諧美滿。
02鬧花燈
元宵節又叫燈節。 在這天家家戶戶、街頭巷尾都要掛上彩燈。
燈,和佛家有關。傳說佛祖在正月十五這一天,顯出神通,降伏神魔。
人們張燈供佛祖,愿新的一年,點亮彩燈,祛除黑暗,點亮心燈,驅除煩惱。
03猜燈謎
除了放花燈,還有猜燈謎。人們把寫好的謎題貼在彩燈上,供人猜謎。
既可以啟迪智慧,又迎合了節日氣氛。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愿新的一年智慧與勤勞并存,生活美好,未來可期!
元宵節人們張燈結彩,這有一個傳說,話還得從漢朝說起……
漢武帝有一個寵臣,名叫東方朔。有一天,東方朔閑來無事,去了后花園賞景。走著走著,看到一個宮女準備投井自盡。東方朔慌忙攔住了這個宮女,并且問她為什么投井自盡。宮女說:“我叫元宵,從小當了宮女,沒有見過父母和妹妹幾面。每當春節,看到別人高高興興的,我心里就更加難受。所以就……?!睎|方朔想了想胸有成竹的說:“你不要沮喪了,我保證一定在這個月十五就讓你見到你的父母和妹妹?!睎|方朔第二天化妝成一個算卦的,在長安街頭為人算命。每個人抽到的都是“正月十六必自焚”。眾人忙求問怎么解決,東方朔說:“在正月十五火神君會派來一位赤衣女神,她就是奉命來燒長安的使者。只要我們求她就可能躲過這一劫。但你們要讓皇上知道這件事,不然就會有滅頂之災降臨在我們頭上?!闭f完揚長而去。
眾人聯奏送到皇上,皇上猛的一驚。連忙叫來東方朔來商議此事,東方朔假裝思考了一下,說:“到了十五,命全城人燃放煙花爆竹,掛上燈籠,讓城外所有人進城賞燈。這樣,把長安城里鬧得熱熱鬧鬧,火神君就以為長安城里起了大火?!被噬线B夸:“此計甚妙,此計甚妙?!钡搅耸逶母改负兔妹脕淼搅碎L安城里,看到了燈籠上寫著“元宵”。元宵的妹妹大聲叫著:“元宵!元宵!”元宵聽見了,和父母妹妹見了面,高興地不得了。
從此,人們將正月十五定叫“元宵節”。并且每年這個時候都燃放煙花爆竹,成了一種習俗。
1、元宵節含義是: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又叫上元節,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后一個重要節令。元宵節以熱烈喜慶的民俗意蘊和團圓浪漫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傳統歲時文化中大放異彩,是深受我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更強調“普天同慶”。
2、元宵節被人們視為春節最后的高潮,因為過了這天,人們就要真正進入新一年的生產生活,所以人們在元宵節全民歡慶,以祈求上蒼保佑來年風調雨順、莊稼豐收,這也表達了人們對新年的美好期盼。正因如此,在中國民間有“正月十五鬧元宵”的習俗。
元宵節的寓意是吉祥如意、合家團圓,還有就是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節的時間為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又稱小正月、燈節或上元節。元宵節早在兩千多年的秦朝就有了,但是,到西漢時期的漢文帝才受到了重視。元宵節的主要習俗有賞花燈、放煙花、猜燈謎和吃元宵等。元宵節在2008年6月,被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