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網 > 百家姓 >

          孫姓得姓始祖及堂號

          | 梓炫

          孫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據史書記載,主要源自姬姓、羋姓及改姓等。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孫姓得姓始祖及堂號,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孫姓得姓始祖及堂號

          孫姓得姓始祖

          孫書。春秋時,陳(為周武王滅商后所封的媯姓國)厲公的兒子叫陳完,在任陳 國大夫時同太子御寇很要好,御寇被殺后,他怕受株連而逃到齊國。到齊國后,陳完不愿再用 原來的國名為姓,就改成田姓(古時田和陳發(fā)音相同)。田完的四世孫田桓子無宇有二子,小兒子田書,字子占,在齊國為大夫,因為伐莒(周代諸侯國)有功,齊景公把他封在樂安(今山東省廣饒縣北),并賜他孫姓。孫書就成為孫姓始祖。

          孫姓堂號

          平治堂:因孫叔敖把楚國治理得民富國強,賜號。

          樂安堂:因田書伐莒有功被封于樂安。

          富春堂:兵圣孫武帶著自己的13篇兵法見吳王,吳王用其為將。他帶兵西征破強楚,北威齊魯,戰(zhàn)功赫赫,吳王把他封到富春,賜富春堂號,與樂安堂同宗。

          映雪堂:晉朝時御史大夫孫康,幼時家貧,買不起油點燈,冬天下了大雪,在院子里映著雪光讀書,終成大名,賜此堂號。

          此外,孫姓的主要堂號還有:“敦敘堂”、“積善堂”、“鶴衍堂”、“嘉會堂”、“東莞堂”、“燕翼堂”、“萬石堂”、“垂裕堂”、“孝友堂”、“兵法堂”、“太原堂”“致遠堂”、等。

          孫姓歷史來源

          1.源于姬姓,出自春秋初期衛(wèi)武公之子惠孫,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姬姓衛(wèi)國王室的后代姬惠孫之后姬武仲將自己的姓氏改為“孫”,以紀念其祖父惠孫。姬武仲就是這支孫氏的始祖。

          2.源于羋姓,出自春秋初期楚國楚莊王的令尹孫叔敖,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春秋初期,楚王蚣冒之孫蒍賈,蒍賈之子蒍艾臘,也稱孫叔敖,孫叔為其字,出任楚莊王的令尹,其子孫以其字為氏。

          3.源于媯姓,出自春秋時期齊景公賜將軍田書姓孫,屬于以帝王賜姓為氏。公元前1046年周國滅商朝,周武王封商均的直系后裔媯滿于陳國。史籍《古今姓氏辨證》等認為孫氏源于媯姓,是齊田完的后代。

          4.源于子姓,出自殷商末期紂王叔父比干,屬于以避亂改姓為氏。

          5.源于改姓,屬于以帝王賜姓為氏。孫氏在兩漢以后,還有其它姓氏因多種因素不斷地加入到孫氏行列之中。

          6.源于變姓,出自春秋戰(zhàn)國荀子后裔在西漢為避漢宣帝名諱改為孫氏,屬于因謚改姓為氏。

          7.源于冒姓,屬于因故改姓為氏。據《漢書》載,夏侯嬰之后也有一支改姓孫。

          8.源于各民族變姓,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孫姓遷徙分布

          孫姓自商末周初立姓之后,一直活躍在河南和山東一帶。春秋初,姬姓孫氏一直世襲衛(wèi)國的上卿,權傾一國,孫姓在河南地區(qū)發(fā)展很快,到春秋末,孫氏在衛(wèi)國失寵,北遷晉國。發(fā)源在山東的媯姓孫氏發(fā)展得蓬蓬勃勃,尤其在戰(zhàn)國時期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軍事家孫武,其子孫明因父功而封富春侯,封地在今浙江富陽,形成了孫氏的南方著名郡望吳郡。秦漢以后,媯姓孫氏成了全國孫姓的主力,由山東向四周拓展,西進山西太原,南達浙江南部,向西南達到湖北。三國時,孫堅父子在江南建立了吳國,孫氏的發(fā)展達到了頂峰。在魏晉南北朝時,北方、中原和江南的孫氏都得到了迅速發(fā)展。出現(xiàn)一批孫氏名家大族。到了唐宋時期,孫姓已遍布于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宋朝形成的“百家姓”的第一句就是趙錢孫李,可見孫姓的社會地位和影響。明末清初,孫姓也進入了____。宋朝時期,孫姓大約有105余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I.4%,為宋朝第十一位大姓。孫姓第一大省是安徽,約占全國孫姓總人口的II.8%。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河南、山東、江蘇,這四省孫姓大約占全國孫姓總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江西、河北、四川、浙江、湖南、湖北等。全國形成了長江以北孫姓為主力的布局,以及皖豫魯蘇、長江流域兩個集中分布的孫姓聚集區(qū)。明朝時期,孫姓大約有119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1.3%強,為明朝第十四位大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山東、江蘇、江西,這四省孫姓大約占孫姓總人口的60%,浙江為孫姓第一大省。

          當代孫姓的人口已達1800多萬,為全國第十二位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1.44%。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山東、河南二省,大約占孫姓總人口的28%,其次分布于黑龍江、河北、江蘇、遼寧、吉林、安徽六省,又集中了4l%。山東為當代孫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孫姓總人口的大約18%。以長江為分水嶺,形成了孫姓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華東沿海省份連接東北三省是孫姓分布高頻率地帶。孫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孫姓分布很廣,但不均衡。在山東、京津、河北大部、黑吉遼、內蒙古東部、蘇皖北部、河南東端,孫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8%以上,最高可達4.3%,其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8.6%,居住了大約56%的孫姓人群。在陜西、山西、河北西部、寧夏大部、新疆西北、內蒙古中部、河南大部、湖北北部、蘇皖南部、浙江北部,這一區(qū)域的孫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1.2%一1.8%之間,其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4.2%,居住了大約24%的孫姓人群。

          孫姓分布地區(qū)

          太原郡:戰(zhàn)國秦莊襄王時置郡,此支孫氏為富春孫氏之分支,其開基始祖為孫明的十一世孫福。陳留郡:秦置,在今河南省開封東南陳留城。歷代均置。1957年并入開封縣。又西漢陳留郡,治陳留縣。北魏時治浚儀,隋唐為汴州陳留郡。樂安郡:東漢置郡,此支孫氏為兵圣孫武之族所在。富春郡,秦置郡,此支孫氏為樂安孫氏之分支,開基始祖為孫武次子孫明。汲郡,晉置汲郡,治汲縣(今河南省衛(wèi)輝市西南)。隋唐汲郡即衛(wèi)州。此支孫氏為孫氏世居之地,晉名隱士孫登之族所在。東莞郡:漢有東莞縣,治今山東沂水。東漢末設東莞郡,治所在今沂水東北。東晉僑置于晉陵(今江蘇省常州市)東南,南齊末廢。今廣東省東莞縣置于唐代。吳郡:公元129年,東漢分會稽郡置吳郡,治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轄區(qū)包括建德以下錢塘江兩岸,故今浙江省杭州市亦在吳郡之內。富春郡:今浙江省富陽。秦置縣名富春,晉太元中改富陽。五代吳越為富舂。宋復為富陽。

          7099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乐县| 龙井市| 五河县| 资中县| 江孜县| 平陆县| 湘乡市| 潢川县| 惠水县| 德兴市| 荥经县| 潮州市| 桂平市| 池州市| 扎兰屯市| 高碑店市| 津南区| 中西区| 云安县| 巴林右旗| 博客| 韩城市| 浦县| 京山县| 清苑县| 湖南省| 积石山| 抚远县| 营山县| 五原县| 宜黄县| 正阳县| 县级市| 嘉义县| 襄垣县| 白山市| 调兵山市| 兰溪市| 招远市| 聊城市| 洛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