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姓指的是由兩個及以上的漢字組成的姓氏。比較常見有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南宮、西門、東門、左丘、梁丘、顓孫、子車、百里、谷梁、宰父、夾谷、拓跋、尉遲、公羊、壤駟、樂正、漆雕、公西、巫馬、端木、皇甫等。下面一起來看看百家姓復姓有哪些吧!
我國現存的復姓有81個:
歐陽、太史、端木、上官、司馬、東方、獨孤、南宮、萬俟、聞人、夏侯、諸葛、尉遲、公羊、赫連、澹臺、皇甫、宗政、濮陽、公冶、太叔、申屠、公孫、慕容、仲孫、鐘離、長孫、宇文、司徒、鮮于、司空、閭丘、子車、亓官、司寇、巫馬、公西、顓孫、壤駟、公良、漆雕、樂正、宰父、谷梁、拓跋、夾谷、軒轅、令狐、段干、百里、呼延、東郭、南門、羊舌、微生、公戶、公玉、公儀、梁丘、公仲、公上、公門、公山、公堅、左丘、公伯、西門、公祖、第五、公乘、貫丘、公皙、南榮、東里、東宮、仲長、子書、子桑、即墨、達奚、褚師。
有的由封邑而來。如令狐氏,《百家姓》中記述為:周朝時有個名叫魏顆的人屢立戰功,受封于令狐邑,后人遂以“令狐”為姓;又如段干氏,老子裔孫李宗受封于段干,其后人遂以“段干”為姓;此外,還有梁丘、上官、羊舌、鐘離等復姓,都屬這種情況。有的因居地而來。如東郭氏,周朝時齊國公族大夫有居住在國都臨淄東郭的,后人遂以“東郭”為姓;又如閭丘氏,齊國有位名嬰的大夫居住在閭丘,時稱閭丘嬰,后人遂以“閭丘”為姓。
還有南門、西門、南宮、濮陽等復姓,也是因居地而得。還有的由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而來。如司馬、司空、司寇、司徒、太史、即墨、亓官、巫馬、樂正、左丘等復姓由官名而來;公羊、子陽等復姓由王父之字而來;公孫、仲孫等復姓由爵系而來;叔孫等復姓由族系而來。認真揣摩這些復姓,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比如,司馬遷因為“李陵案”而受宮刑,他的2個兒子司馬臨與司馬觀怕被株連,就改名換姓,隱居鄉里。兄弟倆各取“司馬”中的一個字,哥哥在“馬”字左邊加兩點,改姓“馮”;弟弟在“司”字左邊加一豎,改姓“同”。又如歐陽這個復姓,有的簡化為姓歐,有的簡化為姓陽。鐘離簡化為鐘,公孫簡化為孫等等。
宇文 尉遲 延陵 羊舌
羊角 樂正 諸葛 顓孫
仲孫 仲長 長孫 鐘離
宗政 左丘 主父 王叔
宰父 子書 子車 子桑
百里 北堂 北野 哥舒
谷梁 聞人 王孫 王官
淳于 單于 成公 叱干
叱利 褚師 端木 東方
東郭 東宮 東野 東里
公祖 公玉 公西 公孟
公伯 公仲 公孫 公廣
公上 公冶 公羊 公良
公門 公堅 公乘 歐陽
濮陽 青陽 漆雕 壤駟
上官 司徒 司馬 司空
叔孫 叔仲 侍其 令狐
梁丘 閭丘 劉傅 慕容
萬俟 谷利 高堂 南宮
女媧 納蘭 澹臺 拓跋
太史 太叔 太公 禿發
夏侯 西門 鮮于 軒轅
呼延 胡母 亓官 夾谷
即墨 獨孤 段干 達奚
公戶 公儀 公山 巫馬
司寇 士孫 申屠 第二
南門 南榮 南野 微生
相里 皇甫 赫連 第五
最著名的復姓——諸葛
如果說哪一個復姓在老百姓的心中印象最為深刻,那么要感謝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對諸葛亮淋漓盡致的神話式描寫。諸葛這一復姓絕大多數是有葛姓衍化而來。諸葛亮腳踏祭壇甚至能夠呼風喚雨,大霧蒙江草船借箭、羽扇綸巾舌戰群儒、深入蠻荒七擒孟獲、六出祁山八卦擺陣,蜀漢丞相的豐功偉績被無限制的放大,小說的渲染功能由此可見一斑。諸葛氏也就此成為知名度最高的姓氏之一。傳說諸葛亮一共兄弟三人,哥哥諸葛瑾效忠吳國,族弟諸葛延為魏國效力,大家各為其主,都是一方名士,同一家族如此人才輩出,功勛赫赫,在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最尊貴的復姓——司馬
司馬姓最早的出自西周,也是以官職為姓氏的代表,春秋時,宋國、楚國、晉國等各國都有司馬這個官職。然而司馬這個復姓真正在歷史上開始光彩熠熠,同樣要感謝諸葛亮這個一生中揮之不去的對手,那就是曹魏政權后期強勢崛起的司馬氏,以司馬懿為代表的家族,司馬懿雖然在與諸葛亮的對決中勝少負多,步步算錯,并最終對諸葛神相口服心服。但是他利用裝病的計謀騙過曹爽,最終將權力移交兩個如狼似虎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而俗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名句就此傳揚開來。后來,司馬昭掌握大權,兒子司馬炎則實現了大一統的偉業,先后滅掉魏、蜀、吳三國,建立晉朝,開始了東、西兩晉對于中原156年的統治,司馬家族也因此能人輩出,光耀門庭,走上了人生的巔峰。對于復姓司馬的名人,排名第一的要數寫出千古不休,號稱“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學家司馬遷,第二位的應該是民間小故事——司馬光砸缸里面的男主角司馬光,后來成為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當然司馬家族里的皇帝有幾十個,還有一個鬧出了饑民,皇帝司馬衷問大臣:百姓為何不吃肉粥的笑話。
隋朝興旺的復姓——宇文
宇文姓起源于我國的東北遼東地區。在魏晉以后,來自鮮卑族的某個部落宇文氏,開始以宇文為姓。東晉時期,宇文氏在中原地區建立宇文國,北周政權也是由宇文家族建立的。到了隋朝,寵臣宇文化及獨攬大權,把隋煬帝掌控在手腕之中,如果您聽過《興唐傳》,一定對隋朝第二條好漢宇文成都的名字不會陌生,宇文成都身高過丈,腰大十圍,有萬夫不擋之勇。小說里最精彩的情節就是宇文成都與隋朝第一條好漢李元霸的比武PK,從舉獅子到斗鐵錘,針尖對麥芒,互不相讓,狂妄不可一世的宇文成都最終倒在了李元霸的錘下。而冤冤相報的結果,李元霸也未能善終。宇文氏盡管人數不多,但是在隋唐五代的歷史時期將領如云,堪稱一時之盛,到達了這個復姓的巔峰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