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年俗風俗活動有哪些
1、孔府年節
孔府年節有一些和民間不同的地方,臘八。臘八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臘八粥進行的。熬粥要安排很多人,“戶人”中的燒火戶在這天專來燒火。支起大鍋,熬出的粥分盛在很多缸里。臘八粥分兩種:一種是粗的,給當差的喝,粥里放大米、肉片、白菜、豆腐之類,喝粥時,一個還給一斤饃饃;另一種是細的,用薏米仁、桂元、蓮子、百合、栗子、紅棗、紅豇豆、江米等熬成,粥面再放上用山楂雕刻的“粥果”。這樣的粥是供內宅,本族以及上供用的。孔府在外面有很多香火院,都在臘八這天派尼姑來要粥,要“盆頭米”。
臨近三十,孔府忙年活動中最熱鬧的場面“蒸壯”就出現了,“蒸壯”就是為過年蒸各種饅頭、餃子、糕餅。這時“燒火戶”又來燒火,蒸各式各樣的饅頭。大年三十整夜包餃子。府內到處燃燈、燃檀香末、鋪地毯、院子里搭彩棚、拉彩帶。午后去報本堂行禮,晚飯后去祖廟辭歲。大人給孩子送“壓歲錢”,裝在紅紙袋里,上面寫有“長命百歲”的字樣,放在小孩子的枕邊,每人準備一個景泰藍食盒,其中放粘米面做的如意、小柿子、桔子等物。
除夕夜晚衍圣公還要親自到安懷堂擺供,祭拜白胡子老神仙,據說孔府中所有的精靈鬼怪都歸這個白胡子老神仙管。
午夜過后所有的人起來拜天地神。在前上房院子里用席子搭起“天地樓”。朝各個方向,東、西、南、北、東北、西南、西北,各擺一張桌子,桌子上擺放神的牌位,正中一張桌子上擺天地神牌位。“天地樓”旁,立“朝天竿”,點“天燈”,日夜不熄,一直要點半個月之久。
元旦早晨醒來,先不說話,用手摸摸食盒里的東西和壓歲錢。起床后拜廟、拜祠堂、接受仆人拜年。本家來孔府拜年。下午當地“龍燈會”的獅子舞等進孔府表演,孔府的當差和“花炮戶”燃放焰火,慶祝新年。
2、寧陽縣
寧陽縣元旦吃餛飩,稱為“填倉”,黃縣、蓬萊一帶,元旦早起要照虛耗。由女主人手持紅燭,把家中各個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驅逐黑暗,然后將年前以面粉做成的各種窗花放在窗臺上。小孩子起床后,要攀著門拴打三個秋千,據說可以長得快。有些地區煮餃子時要用芝麻秸燒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升,飯后在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味有“余頭”。膠東的新媳婦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稱為“札根”。據說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會有離婚和早年喪偶之事。舊時還有初五“送窮“的習俗。當天祭拜年,要放鞭炮以示“趕五窮“。曲阜則在初五辦“文曲星會”,初五晚上,學生要到老師家,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再由老師出題做一篇文章,完成后由老師它焚掉,叫做“文曲星會”。
3、曲阜
【敬天祭祖:除夕夜的'“重頭戲”】
敬天祭祖是曲阜百姓除夕夜的頭等大事。在孔廟中做攝影生意的岳衍慧對記者說,除夕晚上要擺上祖先的牌位,一般供上三代的祖先。牌位前有肉、魚、雞等供品,點燃香及蠟燭。子時前后,餃子出鍋,頭幾碗要用來祭拜。先敬天地,再拜祖先,也從年長者開始。吃完餃子,晚輩就要給長輩磕頭,長輩則要給沒有成年的孩子分發壓歲錢。完了以后出門給家族中長輩及近支的叔叔伯伯拜年。
孔繁禮是一名三輪車師傅,他是孔子旁系74代孫。他說,以前在孔府,過年要“蒸壯”,“蒸壯”就是為過年蒸各種饅頭、餃子、糕餅。府內到處燃燈、燃檀香末、鋪地毯,院子里搭彩棚、拉彩帶。午后去報本堂行禮,晚飯后去祖廟辭歲。孔子嫡系子孫離開孔府后,孔府內部的一些禮俗也不再流傳。現在曲阜的孔姓人家和異姓人家過年的習俗已沒有什么分別。
【曲阜年夜飯重兩菜,一是火鍋二是魚】
除夕,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是主婦們在廚房里最忙碌的時刻。在曲阜,年夜飯要在當天做出來,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年三十晚上包出來,屆時家家的砧板都“噔、噔、噔”響,人們忙著剁肉、切菜。
吃年夜飯,是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既享受滿桌的佳肴盛饌,也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
曲阜市旅游局副局長李緒冰介紹說,曲阜百姓的年夜飯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日子紅紅火火;“魚”“余”諧音,象征“吉慶有余”,也預示“年年有余”。
【餃子:年夜飯的主角】
在曲阜,年夜飯菜無論多豐盛,也一定要有餃子。過年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有的家庭包餃子時,還把幾枚硬幣包進去,誰先吃著了,預示著來年好運。
據曲阜當地文化部門的人士介紹,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相傳,醫圣張仲景在寒冬臘月,看到窮人的耳朵凍爛了,便制作了一種“祛寒嬌耳湯”給窮人治凍傷。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溫熱的藥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窮人吃,人們吃后,覺得渾身變暖,兩耳發熱。以后,人們仿效著做,一直流傳到今天。
在曲阜,有很多習俗沿襲至今,已經沒有人能說清楚它初始的含意,但是當地百姓出于一種文化慣性,依然繼承下來。
如曲阜百姓在除夕夜用大鍋蒸一個大饅頭,全家人每人吃一口。對于這一習俗的寓意,沒有人能說清楚,有的說取團圓之意,也有的說吃了來年不牙疼。再如除夕晚上院子里擺滿柏枝,大門口也要插柏枝。孔祥銀對記者說:“過年插柏枝,與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一樣,成了既定習俗,但為什么插柏枝,就不知道了。”
4、淄博
淄博春節的風俗習慣:
第一,年前準備過年的聚餐菜肴,家里一般都備下好多菜,比如炸肉,酥鍋之類,現在好了可能不準備了,到處有賣的。
第二,除夕下午祭祖,家近的就去上墳,家遠的就路上燒點紙.一般3.4點鐘鞭炮聲音不斷晚上點鞭炮吃餃子,看春節聯歡晚會。零點放爆竹。
第三,整晚最好不睡覺,睡覺的大年初一4點多起床煮水餃,拜年;
第四,初二開始走親訪友,初二一般是去丈母娘家;
第五,一般初八飯店開業,同學朋友聚會;
第六,正月十五元宵節,開始踩高蹺之類的,土話叫“拌玩”。
1、舊俗春節
舊俗春節從初一零點開始,山東各地一般由家長首先起來"發紙”,開門前先放一掛火鞭,然后才能說話。男人在家長的帶領下祭拜天地神靈。春節的第一頓飯都是吃餃子。煮餃子時,要鳴放鞭炮。為驅邪惡、求吉利,餃子要煮得多,必須有余,飯后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在有余頭。水餃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興旺。吃餃子充滿了節日的歡樂氣氛。春節的餃子里多包有錢、棗等,吃到紅棗,意味著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吃到錢,就能發財。不管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如果小孩吃到了錢,家長更十分高興,認為孩子有出息。許多地方初一吃素餡餃子,取“素靜一年"之意。一些地方還會蒸一些很大的饅頭,上邊嵌有紅棗,美名“花饅頭”。
2、磕頭拜年
想必都聽說過山東部分地區的磕頭拜年。春節拜年的習俗由來已久,至今不衰。首先進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輩給長輩拜年,平輩之間互相拜年爾后進行近拜,就是給沒出五服的長輩拜年;最后是遠拜,給出了五服的長輩和親朋好友拜年。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磕頭拜年,就是一種表達對長輩的尊敬和對家族中死去長輩的敬畏,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得益天世代相傳,其中包含人們對于長輩的尊敬。春節期間為長輩跪地磕頭拜年,是一種傳統文化。其儀式是先做拱手長揖,再屈膝下跪,磕完第一個頭后,保持跪姿、直起上身,而后磕下第二個頭,同樣再磕下第三個頭,最后起立。不要像"搗蒜”似的,不直起上身就把頭接連觸地三次,那是失禮的。一般都是給長輩磕頭,最好是爺爺奶奶輩的,且不能多磕,會折壽。磕頭是手掌觸地,不需要正反,頭必須磕到地才能表示尊敬。一般給神佛磕頭時,手是需要正反一下的,表示清白。長輩接受完拜年后,一般都會獎勵小孩子一些零花錢。
山東過年給父母和同宗長輩拜年磕頭是自古流傳的傳統習俗。山東自大周朝以來有關"孝"的制度一直傳承到現在,過年給父母和同宗長輩拜年磕頭就是其中之一。晚輩孩子們磕的這個“頭”,在長輩看來也是一年的盼頭。現如今,規矩已經沒有那么講究了,很多老人也阻止孩子磕頭,但年畢竟是要拜的,這既是一份孝心,也是一種流淌的文化。
山東人跪拜禮有講究,只跪祖先和長輩!山東人跪拜禮非常的有儀式感,首先一個家族的男人們,要去拜祖先,一般來到家族的靈堂或者墳前,燃放煙花爆竹,然后在家族長輩帶領下,一家的男人們一起給祖先行跪拜禮。其次就是給村里的長輩老人們行跪拜禮,個家族的男人們開始去拜年,每到一家給家里的老人們,有請家堂的先人們行跪拜禮!
成為長輩的人,不管年長還是年幼,只要輩分夠大就會被尊敬地跪拜,哪怕你是三歲的孩子但是輩分夠大,也要接受比自己大十幾二十幾歲人的跪拜。人小輩分大,有句話說得好:蘿卜不大,長在了背(輩)上了。在山東男人和女人是不一起拜年的,因為男人講究啥事嘎巴脆,拜完年就走,進行下一家,以最快的速度做完拜年這件事,在十點前把全村的年都要拜完。
1、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2、一般是給自家人磕三個頭, 給別人家拜年的時候就磕一個。
3、一般給長輩磕頭,最好是爺爺奶奶輩的,且不能多磕,會折壽。磕頭是手掌觸地,不需要正反,頭必須磕到地才能表示尊敬。一般給神佛磕頭時,手是需要正反一下的,表示清白。
魚
首先山東人過年,魚肯定是少不了的東西,不僅是因為好吃,還有很多用處嘞,因為在祭祖和祭天的時候都要用到魚,在過年前幾天的集市上,魚販子們也開始使勁的吆喝。平時的時候,大家買魚可能會買那種冷藏的,但是在過年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選擇鮮活的鯉魚,還有啊,過年吃魚也有一個美好的寓意,那便是:年年有余。而在魯中地區,吃魚大多會選擇糖醋鯉魚。生于黃河水中的鯉魚有肥嫩的肉質,經過烹制后又變得酸甜可口,開胃鮮美。
鲅魚水餃
餃子,古代稱扁食、角兒、角子、粉角、水點心和水包子等,是中國的傳統面食,已有千余年的歷史、神州大地到處都有它的足跡,并遠播世界,影響頗大。北方人尤其愛吃餃子,我們來看看,山東人都吃什么樣的餃子。在山東餃子中是出鏡率最高的一種餃子,也是青島最有代表性的地方美食之一。鲅魚水餃,以新鮮鲅魚為原料,加適量五花肉餡、韭菜調制而成,有的人會加牛奶以增加鲅魚的鮮美度。調制鲅魚餃子餡,"攪"力是非常重要的,鲅魚去刺后剁成泥,用筷子朝一個方向攪動,千萬不要換方向,這樣攪出來的鲅魚餡Q彈有力,口感非常棒。牛奶要加在鲅魚餡里,一塊攪動,千萬不要最后再加。鲅魚水餃是非常鮮美的一款餃子
豬肉皮凍
在山東地區,豬肉皮凍也叫做冷豬肉,有些地方的方言還叫:“凍子”,是把熬好的豬肉放入各種佐料凍在一起,吃的時候直接用刀切成塊狀,這樣做出來的豬肉非常香。在冬天的時候,燙一壺老酒,切一盤冷豬肉,然后和最好的朋友聊聊天,簡直是再享受不過的事情。豬肉皮凍晶瑩剔透,緊實緊致,放在嘴里一嚼別有風味。小時候總覺得豬皮凍很神奇,一鍋湯倒入盆中,放在冷的地方便可結成凍。長大后才明白,原來是豬皮中的皮膠在發揮作用。從盆中扣出的豬皮凍有美觀的外表,半透明的膠質皮凍中嵌著肉,切成塊蘸料吃,那滑嫩鮮香的口感,美哉。
灌香腸
在快過年的時候灌香腸也是山東人的一種習俗,灌香腸所用的肉大多都是豬肉,把調好的肉餡一點點的裝進腸衣里,用棉線系緊分隔,還要在每一個上扎眼,避免擠破,制作的程序十分繁瑣。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買了肉然后送到專門灌香腸的地方,他們會用機器系統地制作出來,制作好的香腸要充分風干掉水分,風干后的香腸結實、緊致,這樣味道才會純正。
炸丸子
炸丸子也是山東人民過年必備的一道菜肴,因為這種菜在祭祖和祭天的時候也要用到,有全是肥肉的條狀的丸子,也有全是瘦肉的圓滾滾的丸子,還有的地方會炸一些花生米和麻花啥的,我們家還炸過雞肉塊呢。其中的一種丸子一般都是用豆腐和豬肉調的餡然后加入一些配料,再放入滾燙的油鍋中煎炸,還未出鍋香氣便已經飄了出來,剛出鍋的時候最是好吃,外焦里嫩,非常酥脆。我們被饞得顧不得燙嘴也要吃一個嘗嘗鮮,放進嘴里只有滿足兩個字。
油燜大蝦
油燜大蝦的主材料一般是體型碩大的渤海灣大蝦,海捕野生大對蝦有豐富的營養和鮮香的口感。它們皮薄,并且見油就紅,制作時先煸炒再燜煮。
特殊的制菜手法和特制的調料使得菜肴色澤艷麗,去皮后入嘴咬一口,蝦肉細嫩多汁,香潤可口,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