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網 > 節日知識 >

          今日春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是什么

          | 廣輝

          在中國春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所有人都會在這一天選擇回到家里與家人一起過新年,還會在一定程度上給家里裝扮的漂漂亮亮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今日春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是什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今日春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是什么

          今日春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是什么

          一、春節的來歷

          根據中國的記載,我們中國人針對過春節這件事情,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了,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所以正因為是這樣,我們才會非常重視這個春節。

          很多人在這一天會回到家里為家中處理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就是與家人們重聚,所以大家都會非常的開心,因為春節代表著一年結束和一年開始的意思。所“年”便被引申為歲名了。說法最多的是虞舜時期,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后來叫春節,春節過去也叫元旦,春節所在的這一月叫元月。

          二、春節的習俗

          1、吃餃子

          首先就是,我們中國人會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和晚上做餃子吃,當然各個地區有不一樣的習俗,這個是針對北方地區的朋友們的一個習俗。

          2、貼春聯

          還有就是要為家里的各個主要地方,貼上漂亮精美的對聯,這樣會給家里帶來不一樣的感覺,給家里的人送上一份最真摯的祝福,還有給家人一個好的運勢。

          3、放鞭炮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爆竹聲除舊迎新,清脆的鞭炮聲,烘托著節日的歡樂氣氛,吸引了廣大少年朋友,使得放鞭炮這個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4、貼年畫

          年畫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是伴隨著我國農歷春節“喜慶新年”和“驅兇避邪”的活動而產生的。

          5、貼“福”字

          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大多數人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6、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7、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而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過新年為什么要穿新衣服

          1、首先是為了表示新年新氣象,新年的時候穿上新衣服從頭開始,丟掉過去的不好,迎接新的好運的到來。

          2、另外還是為了慶賀新年,因為以前的生活條件比較差,很多人的衣服都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平時都不做新衣服的,因此春節過年可以奢侈一把,享受這一年辛勤勞動的果實。

          3、還有辟邪的寓意,過年傳新衣服還有驅邪降吉祥這樣一個寓意,所以在過年的時候不管是有錢人還是窮人,都會給自己穿上新衣服。

          春節期間風俗有哪些

          掃塵

          《呂氏春秋》上記載,早在堯舜時代,我國就有在春節掃塵的節日習俗,因為“塵”與“陳”諧音,所以新春掃塵就包含了“除舊布新”的含義,大家希望通過掃塵,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地出門。

          祭祖

          春節前夕祭神祭祖,是一種遍及我國大江南北的習俗,一般都是在除夕到來之前先祭神,再祭祖,所祭的神,有的是保家仙,有的是財神、喜神,全國各地祭神大同小異,但目的相同,都是為了祈求神靈保佑風調雨順、大吉大利。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對聯、對子、桃符、春貼等,用精巧的文字,抒發人們對未來的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學形式,在我國民間,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春節來臨之前,人們都會精選一副對聯,貼在自己家的大門之上,為春節增添了不少的喜慶氣氛。

          舞龍舞獅

          龍是傳說中的吉祥動物,據說能夠在天上呼風喚雨,也能為人間祈福消災,早在漢代時期,就有舞龍求雨的活動,除了舞龍,還有舞獅子,也是春節期間比較普遍的習俗,在北方,也叫耍獅子。

          守歲

          除夕夜守歲,也是非常重要的習俗之一,就是在除夕夜里,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為“守歲”,也叫“熬年”,守歲有兩層意思:年長者守歲,是為了辭舊歲,有珍惜光陰的含義,年輕人守歲,是為了延長父母的壽命。

          放爆竹

          爆竹,也稱爆仗、炮仗、鞭炮,放爆竹的習俗,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春節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噼里啪啦的爆竹聲,就代表著辭舊迎新,放爆竹還可以創造出喜慶的節日氣氛,給人們帶來歡樂和吉利。

          吃水餃

          在我們北方過年,大年初一的第一頓飯,一定是吃餃子,在南方則有的吃餃子,有的吃湯圓,現在雖然餃子已經是家常便飯,但兒時母親包的餃子,美味無窮,依然記憶猶新,尤其是大年初一早上的餃子,想起來就讓人流口水。

          拜年

          拜年是春節的一件非常重要的活動,很多身在外地的人,在春節前,都會趕回老家過年,大年初一早上,人們早早起來,吃完餃子后,就穿上新衣服,打扮地整整齊齊的,然后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壓歲錢

          在除夕守歲的時候,長輩就要給晚輩壓歲錢,也稱壓腰錢、壓勝錢、壓祟錢,因為“歲”與“祟”諧音,所以也表示長輩們希望壓歲錢能夠驅邪避災,保佑孩子們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逛廟會

          春節還有一個不可或缺的習俗,就是逛廟會,廟會以祭祀活動為主,人們都會進香朝拜、許愿、還愿、求福,當然,廟會期間少不了一些賣這賣那的商販,還有各種民間藝術表演,非常熱鬧。

          春節必不可少的十大傳統習俗

          一.掃塵除舊

          大多數地方的傳統是在臘月二十四這一天進行掃塵,但是我們老家的習俗是只要過了大寒節都可以。家里的坑坑洼洼都可以動工了,里里外外的角落都要收拾干凈。一般都要花上大半天的功夫才能清掃完,寓意把一年的晦氣和不如意都清掃干凈,來年是個如意年。

          二.辦年貨,買新衣

          我們老家的習俗,每個鎮都有約定俗成的固定趕集日。有的地方是一四七,有的是二五八,有的是三六九。我們鎮上是一四七,就是每逢農歷尾數是一四七的日子,小攤販們都會去集市擺攤,而大家也都在這幾天去趕集,我們稱之為“逢場”。每年臘月的二十一,二十四,二十七都是一年中最忙,人最多的時候。大家都會選擇在這幾天置辦年貨,街上人流涌動,摩肩接踵。

          小時候最開心的就是去趕場,雖然天不亮就要起床,還要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但是可以去買衣服,運氣好的話還可以要到零錢去買零食和玩具,這樣過年的時候才能在同伴面前有面子。

          三.貼春聯,掛燈籠

          把屋子打掃干凈了,就要開始裝扮了。春聯貼上,大紅的燈籠也掛上,過年的氣氛一下子就上來了。有時候買的春聯是金色,上面的金粉可以蹭下來涂在臉上,假裝給自己畫了個美美的妝,小朋友之間也會攀比誰家的春聯最好看,最洋氣。

          四.做豆腐,蒸醪糟,炸馓子

          除夕的前一天,街坊四鄰都開始紛紛準備年夜飯的食材了。家家戶戶開始做豆腐,我們也叫“打豆腐”。用自家種植的黃豆泡發,磨成豆漿,加上少量石膏粉兌水,最后變成豆腐。這時候可以來一碗原始的豆花,加一勺白糖壓過豆腥味,回味無窮。

          另外一個需要準備的就是醪糟,蒸一大鍋包谷飯,然后加上酒曲發酵,最后變成軟糯可口的醪糟。可以煮醪糟湯圓,也可以單吃。熬好的醪糟湯可以保存兩到三天,吃完零食口干舌燥來一碗冷湯,簡直比任何飲料都可口。

          最后就是炸馓子了,我們又稱“下炸”。除了馓子之外,還會炸油豆腐,炸丸子,炸酥肉排骨等等。而且馓子的工序復雜,配料多,發面慢,還需要幾個人配合默契,有時候一家人要忙到深夜。

          五.敬老

          到了除夕那天,家家戶戶一大早就開始忙碌起來,紛紛架上大鍋煮上豬頭豬尾巴,煮好之后就要開始敬老。把煮好的豬頭豬尾巴放在家神牌位下面,每一扇門都要上香燒紙錢,還有灶神和土地神都要上香燒紙,然后放一串長長的鞭炮。

          敬完老之后會把豬頭豬尾端回來處理,把豬頭上面的骨頭全部拆下來,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喜歡站在旁邊看爸爸整理豬頭,這樣最好的核桃肉就可以給我吃了。然后會取一顆豬牙齒洗干凈穿起來給小孩帶上,祈求平安健康。

          六.團年飯

          飯桌上一定少不了魚,寓意年年有余。吃團年飯之前也要“敬老”,擺好一大桌子豐盛的飯菜和碗筷,準備好酒水。然后上香燒紙錢,請各路神仙和亡故的親人們一起來吃團年飯。敬老之后就可以上桌開吃啦。

          吃完飯之后要給家里養的狗裝一點米飯,豆腐以及肉,狗先吃哪一樣就意味著在新的一年哪一樣會漲價。還會給自家的果樹用斧子砍一個口子,把飯菜倒在上面。祈求新的一年開花結果,不被蟲蟻鳥類破壞。

          七.上墳

          吃完團年飯,稍作休整之后,就開始進行下一項--上墳。帶上買的紙錢冥幣,香以及鞭炮,去給亡故的親人拜年并祈求親人保佑新的一年平安健康,財源滾滾。往往要從這個山頭到那個山頭,一大家子全出動。

          八.壓歲錢

          上墳回來一般都快天黑了,吃完晚飯后就到了小孩子最期待的壓歲錢環節了。這個環節花樣比較多,一般是把各個幣值的紙幣擺在一邊,晚輩們紛紛表演才藝,不拘泥于各種形式,只要你能讓長輩開心,就可以去領壓歲錢,主要是圖長輩的開心。

          九.守歲

          之后就可以準備守歲了。大人圍在火爐旁嗑著瓜子吃著零食,聊著這一年的點滴生活。坐不住的小孩子都會選擇去看春晚,耍手機。

          奶奶說“三十是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燈”。每年的除夕夜,平時節儉慣了的奶奶也會叮囑火要燒的旺一些,把一年的晦氣和不愉快通通都燒掉。到了快11點半左右,從街頭開始,挨家挨戶地放煙火,一時間幾百米的街道都被天空中盛開的煙花照亮,噼里啪啦得會持續一個多小時。伴隨著鞭炮聲,煙花炸裂聲,還有電視里零點的鐘聲,新的一年從喧鬧中悄然而至。

          十.拜年

          大年初一的早上,要在天剛亮的時候開門放鞭炮,然后給亡故的親人,灶神,土地神上香燒紙。然后就開始忙活做湯圓了,會在湯圓餡里面放幾枚銅錢,圖個吉祥如意。古人云: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大年初一絕對不能賴床,一大清早就會被大人叫起來,不然這一年都要賴床。吃完湯圓之后,就可以走親戚拜年啦。

          春節除夕夜的這些風俗

          吃年夜飯

          年夜飯,是年節習俗之一,又稱年晚飯、團年飯、團圓飯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闔家聚餐。年夜飯源于古代的年終祭祀儀,拜祭神靈與祖先后團圓聚餐。團年飯是年前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意頭。吃團年飯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儀式完畢后才開飯。席上一般有雞(寓意有計)、魚(寓年年有余)、蠔豉(寓好市)、發菜(寓發財)、腐竹(寓富足)、蓮藕(寓聰明)、生菜(寓生財)、生蒜(寓會計算)等以求吉利。中國人的年夜飯是家人的團圓聚餐,這頓是年尾最豐盛、最重要的一頓晚餐。

          祭祖

          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古人祭祖,多半做魚肉碗菜,盛以高碗,頗有鐘鳴鼎食之意。南方人祭祖尤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設火鍋,按靈位設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將火鍋扇開,隨時換菜。除夕夜和元旦供素煮餑餑,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頭,獻供新茶。祭祖形式雖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懸影,上元夜撤供,親朋之至近的,拜年時也必須叩謁祖先堂,不獨慎終追遠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也借此保存了。

          貼對聯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楣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于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為除夕夜燈火通宵不滅,守歲謂之“燃燈照歲”,即大年夜遍燃燈燭,所有房子都點上燈燭,還要專門在床底點燈燭,謂之“照虛耗”,據說如此照歲之后,就會使來年家中財富充實。古時南北風俗各異,古時北方守歲習俗主要為熬年夜,如晉朝周處所著的《風土記》中說:除夕之夜大家各相與贈送,稱“饋歲”;長幼聚歡,祝頌完備,稱“分歲”;終歲不眠,以待天明,稱“守歲”。有的地方在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唐代時寫作“爆竿”,南方各地又稱之為“紙炮”、“響炮”。如果把許多單個的爆竹聯結成串,則叫作“鞭炮”、“響鞭”、“鞭”。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91238
          主站蜘蛛池模板: 茂名市| 勃利县| 忻城县| 宜兰县| 寿阳县| 通山县| 宜君县| 舟曲县| 漾濞| 乌恰县| 达拉特旗| 安义县| 锡林浩特市| 米脂县| 彭阳县| 普兰县| 梁平县| 江北区| 抚顺市| 绿春县| 恩平市| 翼城县| 望谟县| 新安县| 阜新| 肥东县| 万州区| 西乌珠穆沁旗| 栾城县| 阜南县| 米易县| 乌兰县| 太原市| 句容市| 河南省| 邻水| 会同县| 桑植县| 十堰市| 云梦县| 会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