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網 > 節日知識 >

          小年祭灶神的流程和講究

          | 宋佳

          小年祭灶神的流程和講究

          祭灶神的時間一般選在黃昏入夜之前舉行,全家人都要一起給灶神送行。首先在廚房灶神神位前擺好供桌,將準備好的甜點、瓜果、飯菜等奉上,甜點供奉灶神是讓他甜甜嘴,到了玉帝跟前多說好話。

          接著由家主或家中最年長者給灶神上三柱香,其他人跟著作揖即可。然后將由竹篾扎成的紙馬和新鮮草料放入火盆燒掉,這是給灶神送灶馬和馬料。最后全家人給灶神叩頭,感謝今年灶神的庇佑,請來年給家中帶來更多好運。

          這天有什么忌諱

          忌殺生。小年的這一天,最好別殺生!什么雞呀、魚呀,都不能殺,會影響全家的運勢.....大家做飯的話,最好在前一天就把食材準備好。

          忌搗蒜。所謂搗蒜,就是把蒜瓣搗成蒜泥。

          忌爭吵。小年可是灶王爺回天庭的大喜之日,而廚房又是他的地盤兒,所以這天在廚房里吵架,實在是不合適~大家就心平氣和一點。另外,廚房最好也打掃得干凈整潔一些。

          忌邋遢頭發。老人常說:有錢沒錢,剃頭過年。所以小年當天大家最好洗個頭、搓搓澡,搞好自己的個人衛生!畢竟新的一年,要從“頭”開始。

          忌串門。這個規矩很神奇,據說是親朋好友串門的話,會帶走自家的財氣,影響一整年的運勢。

          忌大罵孩子。小年是個喜慶的日子,這一天最好別說臟話,更不能打罵孩子!會把家里的喜氣、財氣都給罵走,新的一年就沒盼頭啦。

          灶神的來歷

          在說祭灶神儀式之前,我們要先了解灶神是什么。

          灶神也被稱為灶君、灶王爺,是主管千家萬戶爐灶之事的神仙。一家人吃飯問題都都歸他老人家掌管,所以備受人們崇敬。而且灶神是中國傳說里漫天神靈中資格最老的一位。

          文史記載灶神在夏朝就已經是民間廣泛尊崇的大神。先秦時期祭禮國家大事,而灶位列“五祀”之一,有非常詳細、嚴格的流程。

          灶神的原型已不能考察,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說。后來道教興盛,將灶神奉為“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而民間漸漸發展除了灶神奶奶的形象,很多人一起供奉灶神爺爺和灶君奶奶。

          南北方的小年有什么區別

          1.貼窗花

          窗花因其精美的圖案以及其中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而流傳。在北方的小年,貼窗花是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動,每家每戶的窗花寓意著對來年幸福生活的向往。而在南方并沒有貼窗花的習俗。

          2.吃餃子

          北方人愛吃餃子,在小年這一天也不例外,而在南方并沒有相關習俗。

          3.沐浴理發

          “有錢沒錢,剃頭過年”,北方人總是會在小年前后理發沐浴,為新年做好準備;而南方人一般會在除夕前理發沐浴。

          4.吃糖瓜,火燒

          “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北方小年除了有餃子,糖瓜,火燒也是北方人過小年的獨特習俗,在南方是沒有的哦。

          南方與北方小年共有的習俗

          撣塵

          南北方小年這一天家家戶戶黎明即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施干凈徹底的衛生大掃除。小年的前幾天,家家打掃房屋,意為不讓灶王爺把土帶走。據《拾遺記》記載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當時它漢先民驅疫鬼,祈安康的宗教儀式。后“塵”與“陳”諧音,故掃塵也就是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這既指庭院內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

          通過上面南方北方小年的習俗差異,可以看出北方小年更加隆重熱鬧,南方人小年習俗非常少,甚至很多南方地區都不過小年。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的發達以及交通的便利,南方人在北方過小年,北方人在南方過小年,已經非常普遍,逐漸的,南方和北方小年習俗差別非常小了。

          南北小年的差異 歷史淵源

          小年通常被視為忙年的開始,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掃塵、祭灶等,準備干干凈凈過個好年,表達了人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由于各地風俗不同,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近代我國一些地方流傳,小年“官三民四船五”,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其實,傳統上的小年是在臘月二十四,因清朝中后期帝王家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拜灶王爺,北方地區百姓隨之效仿,也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祭灶是小年的主要習俗之一,民間祭灶,源于古人拜火習俗。《釋名》:“灶。造也,創食物也。”灶神的職責就是執掌灶火,管理飲食,后來擴大為考察人間善惡,以降福禍。據我國晉代名人周處所作的地方風物志《風土記》記載:“臘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謂灶神翌日上天,白一歲事,故先一日祀之。”宋代范成大所作的《祭灶詩》:“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云,乞取利市歸來分。”

          在清朝中期之前,祭灶日一直是臘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時期,都是臘月二十四祭祀。《清嘉錄》卷十二《十二月·念四夜送灶》:“俗呼臘月二十四夜為念四夜,是夜送灶。”《清朝野史大觀·清宮遺聞》中說,乾隆一朝,每年臘月二十四晚上,祀灶神于坤寧宮。從清朝中后期開始,帝王家就于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為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灶王爺也給拜了,因此,上行下效,北方地區百姓也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古老傳統。

          灶王由來是哪些

          過小年的主要民俗活動是"辭灶".就是"祭灶王"。灶王也叫"灶君",中國民間稱"灶王爺"。灶王原來是一個叫張單的富家子弟,曾娶一賢慧女子郭丁香為妻,后又休妻續娶李海棠。李氏好吃懶做,不久就把張家財產揮霍一空,改嫁他人。張單家境敗落,又遭火災,淪為乞丐。一天,他乞討到一戶人家,主人給了他熱湯熱飯,后發現施飯者就是他休棄的妻子郭丁香,羞愧難當,碰死灶前,被姜太公封為灶王。

          7807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霄县| 合阳县| 吴江市| 句容市| 全南县| 北流市| 韶山市| 藁城市| 辽源市| 喀喇沁旗| 石首市| 射洪县| 隆子县| 高安市| 静安区| 百色市| 汕头市| 安多县| 金沙县| 十堰市| 福建省| 重庆市| 宁乡县| 苏尼特左旗| 新泰市| 昌黎县| 白河县| 上虞市| 临泽县| 鄢陵县| 元氏县| 岳阳县| 务川| 宝清县| 合作市| 中阳县| 安义县| 简阳市| 壤塘县| 呼图壁县| 肇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