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節和平安夜的區別有哪些嗎?萬圣節大家有什么想要知道的嗎?不妨一起來了解下這兩個節日有什么區別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最新圣誕節和平安夜的區別有哪些,歡迎參閱。
圣誕節和平安夜的區別有哪些
1.區別一:日期不同
平安夜是圣誕節的前一天晚上,相當于中國的大年三十。而圣誕節是12月25日,也就是耶穌出生的那天。
2.區別二:活動不同
平安夜就相當于我們趕回家吃團圓飯一樣,在這一天國外一些國家會趕回家團聚,一起唱歌聊天,甚至舉辦Party或聚會。父母會趁著小孩子睡著之后把圣誕禮物放到長筒襪里面。而圣誕節一般是交換禮物、寄圣誕卡片等等,還有吃圣誕大餐,包括豬肉、烤火雞、圣誕布丁、圣誕碎肉餅等等。
區別三:意義不同
平安夜是圣誕節的前一天,是為了慶祝和迎接圣誕節的到來的。平安夜不僅代表了平安祥和,其背后團圓和希望的美好也是深受人們喜愛的原因。圣誕節則是平安夜的后一天,在國外的圣誕節其實和中國的春節是一樣的,都是屬于非常的重要的一個日子的存在的。
2023年萬圣節的11月1日,農歷九月十八,星期三。
萬圣節前夜是一年中最“鬧鬼”的時候,各種妖魔鬼怪、海盜、外星來客和巫婆們紛紛出動。在紀元以前,凱爾特人在夏末舉行儀式感激上蒼和太陽的恩惠。當時的占卜者點燃并施巫術以驅趕據說在四周游蕩的妖魔鬼怪。后來羅馬人用果仁和蘋果來慶祝的豐收節與凱爾特人的10月31日融合了。在中世紀,人們穿上動物造型的服飾、戴上可怕的面具是想在萬圣節前夜驅趕黑夜中的鬼怪。盡管后來代替了凱爾特和羅馬的宗教活動,早期的習俗還是保留下來了。孩子們帶著開玩笑的心理穿戴上各種服飾和面具參加萬圣夜舞會,這些舞會四周的墻上往往懸掛著用紙糊的巫婆、黑貓、鬼怪和尸骨,窗前和門口則吊著齜牙咧嘴或是面目可憎的南瓜燈籠。
在很早以前它只是表示圣誕節的前夕,是人們用于提前布置圣誕樹的日子,后來發展出很多的習俗,例如互相祝福,報佳音等等。人們會在一定時間去教堂聽唱詩班唱歌,還有講述圣經的故事,小孩子們拿著樂器在路上邊走邊唱那些知名的平安夜歌曲,顯得很有氛圍。當然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家人們聚在一起,分享豐盛的晚餐,有烤火雞、布丁、各種蛋糕甜點等等。
平安夜是西方大多數國家的傳統節日,其中美國,英國、在平安夜會舉行大型活動。平安夜是西方大多數國家的節日,也是西方比較傳統的一個節日。平安夜的由來是為了傳播耶su誕生的事情,天使在平安夜這天晚上通過牧羊人傳播消息,耶su是救世zhu,所以這天被稱作平安夜。平安夜從名字上就可以知道是一個夜晚的節日,也是圣誕節前一天晚上的節日,25號這一天寓意著羅馬書上的冬至節,萬物復蘇的開始,所以羅馬教會才會將這一天選擇圣誕節。所以圣誕節的前一天晚上才是平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