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每日的習俗
大掃除:在農歷三十(除夕)前要打掃庭院、房間,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撣拂塵垢蛛網等。北方稱為掃房,南方稱為撣塵。
貼春聯、年畫和門神:春聯,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對聯”,也即春聯的前身。年畫和門神是貼在客廳的墻上的,大門上的門神是鎮邪的,貼左大門、右大門和門框上,有吉祥如意的意思。
團年宴:團年飯是除夕夜的靈魂,在河南所表現的吃團圓飯則是除夕團圓的一種體現。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在這一天,一家人一定要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這一習俗寄托著家庭團聚的美意。
守歲: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為除夕夜燈火通宵不滅,守歲謂之“燃燈照歲”,即大年夜遍燃燈燭,每個房間要整夜燈火通明,叫"點歲火"。
壓歲錢:除夕夜,家長會給孩子發壓歲錢。壓歲錢民俗給孩子的,辟邪驅鬼,保平安健康。
燃放炮竹:據說最早的爆竹是為了驅逐每年所崇敬的疫神,這本是元旦后第一個月晦日的習俗。前秦時傳出禁放爆竹的命令。
吃年夜飯:在許多城市除夕這一天有給孩子壓歲錢的習俗,不僅長輩給孩子,下輩也會給上輩壓歲錢。
祭祖、祭神、祭灶王爺:這時家庭已經徹底放下了生活的煩擾,所有人都已經換上了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