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網 > 節日知識 >

          2024端午紅繩什么時候扔

          | 思恩

          端午節五彩繩亦稱長命縷,續命縷、續命絲、延年縷、長壽線,別稱“百索”、“辟兵紹”、“五彩縷”等,名稱不一,形制、功用大體相同。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2024端午紅繩什么時候扔,供大家參考!

          2024端午紅繩什么時候扔

          2024端午紅繩什么時候扔

          有說法稱端午節戴著的彩繩一直到七月七日“七娘媽”生日,才解下來連同焚燒。有些地方是端午節后下第一場雨時,摘下拋到河里,讓它隨雨水沖走。

          端午過后五彩繩怎么處理

          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在門楣上懸掛上五色絲繩,以避不祥;所以傳統上用五色彩絲編成繩索,配以銀鎖,纏繞于兒童手臂,以祈求辟邪去災,祛病延年!

          端午節系五彩繩的習俗起源于漢代,至今不衰。民間把五彩繩看成“五彩龍”,端午節又稱“小兒節”,五月被古人稱為毒月,端午節拴五彩繩有保護兒童驅妖避邪之意。

          隨水沖走的五色繩就會變成小龍,帶走你身上的不好的東西。這樣一來,煩惱、憂愁都隨著雨水流走,會給你帶來一年的好運。

          早在東漢應劭著《風俗演義》中就已經記載說把它系在臂上可避除兵鬼、不染病瘟。在《續漢書》、《后漢書》中,端午日這天用朱索、五色印做門戶裝飾,認為可抵防惡氣。

          端午戴的紅繩什么時候摘掉

          端午節本來是系五彩線,但如果小孩還沒滿一歲,就只系紅的。紅繩在端午過后的第一個雨天,把紅線解下來隨雨水飄走即可。

          端午節紅繩亦稱長命縷,續命縷、續命絲、延年縷、長壽線,別稱“百索”、“辟兵紹”、“五彩縷”等,名稱不一,形制、功用大體相同。

          這個習俗是在端午節以五色絲結而成索,或懸于門首,或戴小兒項頸,或系小兒手臂,或掛于床帳、搖籃等處,俗謂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

          端午節的習俗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重大習俗,相傳屈原含冤投江后,楚國人十分悲傷,他們相信屈原是忠心賢臣,便劃船去拯救屈原,然而當他們奮力到達洞庭湖時卻不見屈原的蹤跡了,他們擔心湖中的魚。后來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有賽龍舟活動。賽龍舟之習俗盛行于當時的吳、楚、越三國,之后人們還在端午節以賽龍舟的方式來祈禱風調雨順。

          2.吃粽子

          端午吃粽子也是一個重要習俗,粽子又被稱為“筒粽”“角黍”,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每個地方的粽子口味和餡料又有所不同,粽子最初為了祭祀祖先神靈,但是屈原投江那天也正是五月初五,人們不忍心江中的魚蝦啃食屈原的身體,便向江中的投入粽子。

          3.懸艾葉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葉是一種藥用植物,它的葉片含有揮發性香油,可以驅趕蚊蟲、提神醒腦。在端午節這天,人們會把家里打掃干凈之后,將艾葉插在門楣上。艾葉代表招百福,可以使身體康健,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南方北方都有端午掛艾葉驅邪驅病,而北方進行祛毒辟邪。

          4.飲雄黃酒

          端午節前后氣候炎熱雨水多,蠅蟲肆虐疫病頻發。雄黃酒,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炮制的白酒或黃酒,在太陽下從五月初一曬到初五。作為一種中藥材,雄黃可用作解毒劑、殺蟲劑,古人用于克制蛇、蝎等百蟲。

          5.系五彩繩

          五彩繩又稱五色絲、五彩絲,中國古代崇尚五色,五彩繩的五色代表五行金木水火土,彼此相生相克,蘊含著吉祥如意,據說佩戴五彩繩的孩子可以消災避難,以防蛇蟲傷害。

          各地端午節風俗

          廣東省

          從化縣端午節正午以燒符水洗手眼后,潑灑于道,稱為“送災難”。新興縣端午,人家各從其鄰近廟宇鼓吹迎導神像出巡。巫師并以法水、貼符驅逐邪凡魅。石城縣端午,兒童放風箏,稱為“放殃”。

          江蘇省

          嘉定縣端午,不論貧富,必買石首魚(俗稱餉魚)煮食。儀征縣也有“當褲子、買黃魚”的俗諺。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許雄黃,鵝眼錢兩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稱為“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有眼疾。武進有夜龍舟之戲,晚上在龍舟四面懸上小燈競渡,且有簫鼓歌聲相和。

          福建省

          福州端午舊俗,媳婦于是日以壽衣、鞋襪、團粽、扇子進獻公婆。建陽縣以五日為藥王曬藥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醬。上杭縣端午用小艇縛蘆葦作龍形戲于水濱,稱為競渡。仙游縣端午競渡后,獻紙于虎嘯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繼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節前,婦女以絳紗為囊盛符。又以五色絨作方勝,聯以彩線,系于釵上。幼女則懸之于背,稱為“竇娘”。

          湖南省

          攸縣端午,孕婦家富者用花幣酒食,貧者備雞酒,以竹夾楮錢,供于龍舟之龍首前祈求安產。岳州府競渡以為禳災、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稱為“送瘟”。

          湖北省

          黃崗縣端午節巴河鎮迎儺人,花冠文身,鳴金逐__。宜昌縣端午競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稱“大端陽”,食粽、飲蒲酒,例同端午。

          江西省

          建昌府午節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瘡,新昌縣以雄黃、丹砂酒中飲之,稱之“開眼”。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習俗。由四人以兩根竹竿抬起一張鋪有紅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編一個騎虎的道士。敲鑼打鼓,街游行。舊時,川西還有端午“打字子”的習俗。是日,成都人皆買李子,于城東南角城樓,上下對擲,聚觀者數萬。光緒二一年(1985年)因擲李與外國傳教士發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樂山、新津等地端午賽龍舟時,還舉行盛大商品交易會。

          11124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哈巴河县| 错那县| 日土县| 泸水县| 玉门市| 湘潭县| 伽师县| 分宜县| 梅州市| 南投县| 张北县| 东光县| 正蓝旗| 鄱阳县| 伊金霍洛旗| 丹江口市| 沙洋县| 秭归县| 赤壁市| 大方县| 丰都县| 博罗县| 公主岭市| 正镶白旗| 东丽区| 永丰县| 建阳市| 安西县| 沂水县| 苏尼特左旗| 旬邑县| 肥东县| 宁强县| 张家港市| 留坝县| 台北县| 武邑县| 舒兰市| 化德县| 抚松县| 冀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