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網 > 節日知識 >

          今日元宵節幾月幾號星期幾

          | 廣輝

          今日元宵節幾月幾號星期幾

          2024年元宵節具體時間:公歷2月24日,星期六,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

          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后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后。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于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元宵節的傳統習俗

          吃“元宵”

          元宵又名湯圓,是由糯米粉經手工撮合而成,里面可以加餡,餡料一般是糖類,也可以加黑芝麻糊等等,如今的餡是各種各樣的。吃湯圓是元宵節的重要習俗之一,因為湯圓代表著團圓,讓一家人團團圓圓、紅紅火火。

          看花燈、掛燈籠

          所謂看花燈就是看燈會,里面全是由燈所組成的,以前有這么一個傳說,天上的神仙想把下界燒了,由于善良的仙女將此消息給下界的人們說了,所以人們就想了個辦法,利用燈籠,每家都掛上燈籠,這樣天上的神仙就以為人間被燒了...所以就留下了看燈會和掛燈籠這么一個習俗。

          猜燈謎

          如今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耍龍燈

          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征,在古代人們用舞龍祈禱龍的保佑,以求得風調雨順,所以這一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舞獅子

          舞獅子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代表著喜慶、紅紅火火。

          踩高蹺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每到元宵佳節,人們都會組織一群人來踩高蹺表演,來增加節日的氣氛。

          正月十五剪頭發好不好

          按照舊俗,正月里是不宜剪頭發的,所以正月十五是不能剪發的。如果不講究這些的,也可以理發。

          有一句俗話是“正月剪頭死舅舅”,是迷信的說法,但是為了不破例,還是保守點好。圖個好的心理暗示和好的開端。老一輩講不出正月不理發,發膚受之于父母,不可舍,特備在正月是團圓的日子怎能舍掉父母的恩賜呢,為了避免人們在正月理發就有了民間“正月絞頭(理發)方舅舅(禁忌)”的說法。

          正月里為什么不宜理發

          正月理發“思舊”的典故:大概是明朝末年,滿清王朝清廷為了"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國主張,決定推行一種奇怪的發式:將頭發從前部到腦頂剃去,再將四周的發際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間集中的一塊和一個長長的大辮子(金錢鼠尾)。為了一統江山,尤其是統治思想,這種發型要在漢人間大肆推行。推行的媒介便是剃頭匠,清政府把全國的剃頭匠召集起來,每人發給一個掛有圣旨的“吊投旗桿”。

          隨后,這些剃頭匠便走街串巷,把人們的頭發一一拿下。當時的滿清打出的口號是"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這種強硬的做法出人意外地遭到了歷來柔弱的江南民眾的反對:江南士子認為剃頭是對他們人格的莫大侮辱,因此群起反抗,指望通過群眾的力量讓滿清人有所收斂。然而隨著一聲令下,接連出現了“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等悲劇,滿人碩德預親王多鐸作為先鋒揮軍南下,遭到南明軍民的頑強抵抗,后來,為了剃發的問題,很多的故明民眾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在江南、山東、河北、河南、湖北以及一帶,人們于每年的正月,特意讓自己的頭發“任之短長”,以紀念故明王朝的滅亡,“有《黍離》之悲也”!可見當時老百姓在正月里留起長頭發,為的是紀念自己的祖國,叫“思舊”。

          后來時間長了,為了保留這種傳統,便故意制造了這種傳說“思舅舅”。事實上這和正月十五打燈籠一樣,打燈籠是為了“照舊”,也是為了紀念過去。

          元宵節的來歷

          中國古俗中,上元節(天官節、元宵節)﹑中元節(地官節、盂蘭盆節)﹑下元節(水官節)合稱三元。元宵節始于2000多年前的漢朝。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上元佳節,是中國漢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在漢族古俗中,上元節(元宵節)﹑中元節(盂蘭盆節)﹑下元節(水官節)合稱三元,都是非常傳統重要的節日。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是幾項重要的元宵節民間習俗。

          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10678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桑日县| 泗洪县| 本溪市| 房产| 永定县| 寿光市| 浮梁县| 阜平县| 罗江县| 宁德市| 申扎县| 常熟市| 镇雄县| 黔东| 界首市| 县级市| 濮阳县| 株洲市| 邻水| 疏勒县| 顺平县| 孟连| 社会| 库尔勒市| 浮山县| 内丘县| 华池县| 铜川市| 黄平县| 商水县| 全南县| 汪清县| 涿鹿县| 马龙县| 沙湾县| 共和县| 兴山县| 北辰区| 育儿| 高安市| 鹤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