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龍年正月有什么講究
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到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除夕前掃除干凈,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
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大年初三又稱赤狗日,與赤口同音,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傳說這天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為現在人們難得春節團聚,對此已經淡化許多。
大年初四是祭財神的日子,過去,老板想將某人炒魷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還有傳說說,灶王爺這天要來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遠出。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里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將出去。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吃餃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
年初六,商店酒樓才正式開張營業,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亞于除夕的境況。傳說這一天最受歡迎的是當年滿12歲的男孩,因為12是6的二倍,這叫六六大順。這一天,每家每戶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這叫送窮鬼。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據《占書》中記載,由初一開始,上天創造萬物的次序是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這天,香港市民喜歡吃及第粥,所謂及第,是希望科考狀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個人,連官府也不能在這一天處決罪犯,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子。
初八是谷日,傳說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順星節,傳說是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這天天氣晴朗,則預示這一年稻谷豐收,天陰則年歉。
農歷大年初九,民間習俗是玉皇大帝的誕辰,要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臺灣新竹不少信眾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擁有二百多年歷史的天公壇,向天公祝壽,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安健康。
初十是石頭的生日,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要祭祀石頭。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的說法。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初十早晨,用繩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個小伙子輪流抬著走,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請女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
過了正月十一,人們開始準備慶祝元宵佳節,從正月十二開始選購燈籠,搭蓋燈棚。童謠是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了,它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稱為上元節。
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這一天少不了還要吃元宵、湯圓。正月十六夜則是小孩的節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燈籠對著別人的重重一撞,然后笑哈哈的看著別人的燈籠著火,這個叫做碰燈。講究的是今年的燈籠不能留到明年,必須以碰燈的方式銷毀。
初一:雞日,舊時在元旦貼畫雞辟邪祈福(雞諧音吉ji) 。
初二:出外拜年或祭祖。
初三:羊日,易生口角,不宜拜年。
初四:豬日,祭財神。
初五:牛日,"破五",可打破諸多禁忌:"送窮五"初一至初四的垃圾不能倒掉,免倒財氣,初五的垃圾視為窮土,倒掉就送窮出門。
初六:馬日,送神的日子,把除夕送來的財神紙馬燒掉,店開始復業。
初七:人日,人的生日,又是聚餐吃喝,又有放花炮煙花,啟煙火的習俗,是火的生日。
初八:谷日,諸星下界,因此要祭星,寺廟往往在這天設壇祭星 。
初九:天爺生日,玉皇大帝誕辰,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
初十:石頭生日,凡是磨、碓、碾等石制用具都忌動用,叫石不動,甚至燒香祭拜石具。
1、忌打碎器物:這一天打破碗碟杯盤,意謂著這年會有“破運”,補救方式是用紅紙包起,口中念“歲歲平安”等吉祥話,并放在神案上數天,即可化解災難。也可用紅紙包上碎片,等到年節結束之后再丟出去,口吟“撞破瓷,錢銀一大堆”。
2、喪家忌拜年:家有喪事,三年服喪期間,過年的一切行事都要取消。最忌諱的就是到別家去拜年,別人也盡量在正月里不到喪家去,不得已要來往時,也要注意不能進到屋子里面去。
3、忌吵架、罵人:正月里忌吵架、罵人。舊時民俗以為正月里吵架會敗興一年,罵人會帶來兇禍。
4、忌請醫生:舊時,正月里忌請醫生看病,認為此兆一年到頭都要生病。
5、忌遷居、忌糊窗槅:正月忌遷居、忌糊窗槅,否則以為不吉利。
6、忌更換、洗滌衣被。舊說正月更換、洗滌衣被,不吉。
1、初一忌動掃把
在正月初一不能動掃把,否則會掃走運氣,出現破財的狀況。若非要掃地,需要從外面掃到里面,現今許多地方也保留著在除夕前打掃。的傳統在年初一不要掃地,倒垃圾,需要準備一盆清水,清水當天不往外潑,新年中也不可打碎碗碟。打碎碗碟打破了是破產的征兆,需要說歲歲平安。
2、初二女兒回娘家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需要回娘家,需要有丈夫陪伴,又叫迎婿日。這一年回家的女兒需要攜帶禮品與紅包分享給娘家的小孩,并且需要在娘家吃午飯,但需要在晚飯前趕回婆家。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在這一天拍全家福,記錄下一家人最為美好的生活。
3、初三避免出門
在大年初三,又叫赤狗日。赤狗與赤口諧音,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傳說這天終會與人發生口角,但這一習俗早已過時,現今人們難得在春節團聚,對此已經比較淡化,不會再計較這些習俗,一家人都會聚才一起和和美美的度過難得的新春佳節。
4、初四拜財神
在大年初四使祭拜財神的日子,老板若想要將人炒魷魚,這天就會不請他來拜財神,員工的內心也就會心知肚明,自己會主動收拾東西離開。還有傳說灶王爺在正月初四周天回來要查戶口,所以說這里也不能遠行,直接在家里活動即可。
5、初五趕五窮
大年初五別名“破碎五”,需要“趕五窮”,包括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需要從里向外放,邊往門外走。這里說法是這樣,一些不吉利的東西都趕走這天,這天還需要吃餃子。并且飯菜要做得叮當響,讓四鄰都聽到你是在趕走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