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異鄉學習與工作,其實就是將本來歸屬于家鄉的我們的生活重心進行了轉移。為此關于大年初二回娘家不曉得你們了解多少?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關于大年初二回娘家寓意由來,歡迎參閱。
大年初二回娘家寓意由來
按照民間的傳統習俗和習慣,家中已經出嫁的女兒在大年初二這一天要“回娘家”,并且還不能是女兒自己回去,必須是女兒女婿同行去給岳父和岳母拜年,因此民間也把這一天稱“姑爺節”、“迎婿日”?!盎啬锛摇庇址Q“歸寧”。
在過去的舊時代,人們有“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這一說法,認為女兒只要出嫁就屬于丈夫家的人了,并且民間還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在除夕和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如果回門會把娘家吃窮,只有在年初二以后才能帶著丈夫、孩子一起回娘家。
雖然現在已經進入了現代社會,舊時的各種陳規陋俗也早已得到了改善,但是大年初二回娘家的這一習俗卻保留了下來。不過如今人們選擇在大年初二回娘家也不再是是因為像當初那般認為初一回娘家會把娘家吃窮,更多的就只是一種想要回家與親人團聚的心情使然。
大年初二這一天,已經出嫁的女兒要攜夫婿一起回娘家,但是切記回家時不可空手而歸,務必要攜帶禮品或者是紅包,名為帶手或伴手。
然而回娘家送禮品其實也有所講究,既體現在數字上的講究,也包含了諧音上的講究。首先是送“雙兒”不送“單兒”,即送的禮物數量要為雙數而不能是單數,這是取“好事成雙”之意,為的就是圖個吉利。譬如裝點心匣子或裝果籃兒,其種類要為雙數,四樣、六樣或八樣。
其次,還要注重所送禮物名稱的諧音,有些東西的諧音“犯忌”(不吉利),就不宜送人。譬如送水果時不送梨,因為“梨”與“離”諧音,這是不吉利的;此外還不能送鐘表,“送鐘”與“送終”諧音,是大忌諱;給經商的人送禮不能送“書”,因為“書”與“輸”諧音,這也是他人所不樂意看到的。拜年時可以送一些好酒,因為“酒”與“久”諧音,有“天長地久”的美好寓意。
1、食日晝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盡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這一古老的傳統習俗,潮汕人稱為“食日晝”。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2、返厝
潮俗新媳婦回娘家叫“返厝”,古稱“歸寧”,連續三次,故有“頭返厝”(婚后三天)、“二返厝”(婚后十二天)、“三返厝”(婚后滿月)之說。頭返厝有三日回的,也有十二日回或滿月回的。
頭返厝一般不能在娘家過夜,吃過午飯后至娘家炊煙之前就得返回。二返厝可住一兩天(潮安一地二返厝也不能過夜)。三返厝可住十天半月,只要與夫家商量好就行。頭二次返厝,一般都要事先商量好,由新娘的兄弟來帶回。第三次返厝,通常由新娘自己回或由新郎相伴回。
農歷正月初二,中國很多地方都有回娘家的習俗,嫁出去的女兒要帶上禮品回自己的父母家。這體現了男女平等觀念。
正月初二,是女兒女婿回娘家的日子,即是女婿給岳父母拜年,俗稱“迎婿日”。民間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在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娘家吃窮,只有在年初二以后才能回娘家。在臺灣有這樣的民諺:“有父有母初二、三,無父無母門擔擔?!币馑际钦f有父母的女兒,在年初二以后,娘家人必然來接回去團圓,只有無父無母的女兒,沒有親人想念,娘家也就不派人來接了。
過年的第一天如果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意指著會把娘家吃窮,因此只能在初二或者初三回娘家,但是其中的含意是嫁去的女兒已經是別人家的媳婦了,過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來拜年,媳婦要幫忙奉茶服侍,因此初一不可以回娘家。
從傳統的角度來說,過年是不能回娘家的,但是現在很多人已經淡化了這個風俗,所以過年回娘家并沒有太大的約束。